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玉是战国末年踵武屈原从事辞赋创作的重要作家。“屈宋”并称,其来有自,但较之于屈原研究,二十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宋玉明显注意不够,许多人甚至认为宋玉有忝列名号之嫌。为了还宋玉一个应有的文学史地位,本文旨在就相关论题作一初步探讨,期以抛砖引玉,庶几有益于对宋玉更进一步的研究。 略言之,笔者拟先简要综考千余年来宋玉辞赋的传布流变,用以说明其在漫长的文学史上确实为众多文学创作者们经常性阅读之文本。以此为基从宋玉的文学影响切入——具体以唐诗宋词对宋玉的受容为例——重点梳理相关资料,即唐诗宋词中关乎宋玉的典故及引用化用宋玉辞赋的篇目等情况,进而分析此种引用化用的具体特点并细绎其得以产生形成的原因。究其实,也就是通过信而有征的材料,展示出宋玉其人其文作用于后世文学创作而表现出的明确印记。换言之,即宋玉辞赋文本为后世历代文人所广泛解读,并在他们自己的诗文创作中,通过称述宋玉或引用化用其辞赋文句的方式,表明了他们对宋玉作品的理解、阐释和接受。此种经由具体文学创作实践表达出的理解、阐释和接受,主要表现于悲秋情怀及巫山神女情结等几个方面,但在不同的文学史阶段又有其不同的具体走向。 以上述论析为基,本文兼及历代对宋玉的评价,指出宋玉在文学史上淡化,以至失真变形的原因是中国古代社会以伦理道德为主体内容的价值评判体系长期占主导地位使然,而绝非是因为宋玉辞赋本身的文学价值不够。而且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宋玉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近乎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家”,其作品表现出了某种自觉抒写个体生命体验的追求,才使他自己落入了既为后人所屡屡称引却又评价不高的尴尬境地。职此之故,本文认为我们应重评宋玉,还宋玉以其应有的文学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