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凶器抢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492195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对于该规定的适用,尽管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2005年先后在有关司法解释中作了较为细致的规定,但无论在学界还是在司法实务中对“携带凶器抢夺”的理解或认定依然存在诸多争议。基于有助于正确适用法律,准确打击犯罪,保障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之立场,本文对“携带凶器抢夺”进行了一些探讨。文章首先从“凶器”和“携带”两个方面对“携带凶器”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凶器”是指通常是能被用于实施伤人或者杀人等危害人身安全的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使人产生畏惧感的杀伤力较大的器具。能够危害人身安全是凶器的物理特性,它能使人产生较大危险感,通常是能被用于实施违法或者犯罪行为是凶器的法律特性。“携带”,是指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住宅或者居宅以外的场所,将某种物品带在身上或者置于身边,将其置于现实的支配之下的行为。而对携带凶器抢夺行为的界定不但要考虑携带的方式,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的因素,还需考虑行为人的生活习惯与特殊身份。文章在概括与评析目前学理上存在的三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对“携带凶器抢夺”之法律性质进行了探析。刑法上“携带凶器抢夺”以抢劫罪论处的规定是法律拟制的情形,在犯罪构成上并不要求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只要具备抢夺罪构成要件即可,但并不意味着只要形式上或客观上表现为“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就一律以抢劫定罪论处。司法实践中“携带凶器抢夺”以抢劫罪论处,应该既是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需要,也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遏制抢劫犯罪高发的现实选择之一。在刑事司法中正确认定“携带凶器抢夺”必须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司法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只有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司法原则,才有可能真正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以抢劫罪论处的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中,绝对不能缺少对行为人主观方面的考察,否则无法考量行为人之害恶性的大小。最后,文章对携带凶器抢夺之抢劫罪的罪与非罪、既遂与未遂及与抢夺罪、抢劫罪的关系、量刑等司法认定进行一些必要的探析。
其他文献
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运用因子分析法筛选指标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因子6个指标。采用突变级数法编制31个省域水资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手段,加强设备管理,对于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目
交通拥挤是现代城市主要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从宏观层面(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交通结构)和微观层面(城市土地利用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城市交通问题的内
1979刑法在渎职罪一章中,仅对私放罪犯罪等特定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之罪作出专门规定,实践中对经常出现的滥用职权行为,一般以玩忽职守罪论罪处罚。较之于玩忽职守的消极不履行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我国高新区在经历十五年的发展后,面临着“二次创业”的历史任务。广州高新区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经历了三
<正>在学生的学习阶段,课堂教学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以及布置的任务可以有效地获取知识从而实现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的效率是决定教学质
非线性负荷、时变负荷使电力网的电流、电压波形出现了畸变,不仅增加了网络的损耗,而且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电能质量在线检
近两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这一比率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约9.5个百分点,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加强对物流成本的管理,已成为钢铁
我国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虽然刑法理论界对其有不
本文以红、黄、绿、青、蓝、紫、黑、白、灰、褐等10个基本色彩词及其构成的色彩短语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对老舍与冰心作品全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冰心作品中10个基本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