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逐步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通过各个学段和学科的教育来共同养成,因此针对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已成为教育部门的政策制定、学校的内部管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等各类教育活动所围绕的中心。我国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概念自2015年由教育部初次提出以来,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目前被正式确定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要素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其中,历史解释是以经史料实证扬弃后的史料为依据,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以历史理解为基础,逐渐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色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而史料的运用需要历史思维的理解,历史解释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没有真实客观的史料以及一定水平的历史理解素养的情况下就是无法真正得以实现。笔者认为,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历史理解等有关历史学科素养,进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是当下教师应当积极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后,认为历史学习的关键在于基本方法的运用和理性思维的养成。笔者通过论证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的重要性之后,强调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只有在对可信史料进行合理的筛查之后,“移情”地进行历史理解,之后再形成升华,成为历史解释。针对高中生在历史学科方面的历史理解、史料实证等能力培养情况展开研究,发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根据课堂教学实际,从互动探究教学入手,针对具体问题,一一提出应对措施,最终形成只有学生会同教师进行积极地互动学习,才能促使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等历史学科素养的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