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2FeSiO4/C和Li2FeSiO4/LiFePO4/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gens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酸亚铁锂(Li2FeSi O4)正极材料因其结构稳定、原料广泛、环境友好、高能量密度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受到了锂离子电池行业界的广泛关注,而正极材料又是锂离子电池比容量上限的影响因素,其性能的好坏决定了电池的价值。此外,硅和铁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这就使得硅酸亚铁锂的大规模生产成为了可能。在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锂(LiFePO4)已经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缺点,磷酸铁锂在放电后期放电曲线与工作平台曲线基本成垂直关系,那么电压与比容量之间就成了非线性关系,而这一问题造成了开路电压法难以准确测量电池的荷电压状态,进一步给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从Li2FeSiO4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它的放电曲线的斜坡化程度非常高,特别是在3.0V以下,因此通过对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组成中混入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进行优化,使得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曲线斜坡化,最终使磷酸铁锂电池在放电后期中电压与比容量可以成线性关系,解决磷酸铁锂电池难以通过简单测量电池电压直接测算剩余电量(SOC)的共性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Li2FeSiO4的合成、碳包覆和构建双活性物质Li2FeSiO4/LiFePO4/C复合材料开展了研究工作:(1)在第三章中采用氢氧化锂(LiOH·H2O)、硫酸亚铁(FeSO4·7H2O)和二氧化硅(SiO2)为原料,葡萄糖为碳源,去离子水为溶剂,通过水热法合成了梭子形貌的Li2FeSiO4和Li2FeSiO4/C正极材料。经XRD分析,碳以无定型晶型存在,两种正极材料均与Li3PO4为异构体,属于Pmn21空间群,且碳包覆后的复合材料分布更均匀。通过对Li2FeSiO4进行不同碳含量包覆,发现碳含量为10%的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比其他同结构材料的要好,在0.1C、0.5C、1C、2C和3C不同的倍率下,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5.2mAhg-1、93.5 mAhg-1、88.9mAhg-1、81.6mAhg-1、78.4mAhg-1和113.8mAhg-1,当经过3C的放电倍率回到0.1C时比容量能够得到很好的恢复,说明了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逆性。(2)在第四章中采用碳酸锂(Li2CO3)、二氧化硅(Si O2)、草酸亚铁(FeC2O4·2H2O)为原料,葡萄糖为碳源,通过固相法合成了Li2FeSiO4/C复合材料,并对比了不同碳含量的电化学性能。经XRD分析碳包覆后的样品没有杂质峰的存在,且当碳含量为10%时颗粒尺寸分布均匀。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显示,碳包覆处理后的材料其电化学性能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中碳含量为10%的样品具有最高的充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复合材料分别在0.1C、0.5C、1C、2C和3C的倍率下充放电循环曲线,其分别对应的可逆比容量为120.3mAhg-1、106.2mAhg-1、102.1mAhg-1、96.4mAhg-1、93.3mAhg-1和119.7mAhg-1。当电流由3C变为0.1C时,其容量立刻恢复到与初始循环是相当的数值,说明了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逆性。(3)以第四章固相法所制备的Li2FeSiO4/C正极材料和工业化的LiFePO4/C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法合成Li2FeSiO4/LiFePO4/C复合材料。经SEM分析,该复合材料在高温处理后依然保持球形形貌。对该复合材料做成的扣式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0.1C、0.5C、1C、2C和3C倍率下其比容量分别对应于170.1mAhg-1、165.6mAhg-1、161.3mAh g-1、154.4 mAhg-1、149.5mAhg-1、170.4mAhg-1,而最重要的是,该复合材料在3.3V电压平台之后表现为一条斜坡化的曲线,与LiFePO4/C,并经过线性拟合其R值为0.98272与相关系数1非常接近,这表明了在电压3.3V之后的放电曲线可以用一条简单的公式代表,这对LiFePO4/C不能简单通过测试电压就能得到SOC估算值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进一步说明了通过混入了Li2FeSiO4/C材料能使得LiFePO4/C放电曲线斜坡化这一说法是正确有效的。
其他文献
两亲性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微相分离能够自组装形成胶束、囊泡等有序结构,是高分子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结构在药物载体、组织工程、纳米器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不同于线性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具有独特的拓扑结构,易于通过调节主侧链的长度/组成、接枝密度等性质调控其自组装行为,相关研究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我们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新型可注射超分子水凝胶,它是由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PGg-PEG与环糊精组装而成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inn)植物,被广泛种植于我国西南部和东南部。油茶枯是油茶籽榨取茶油后的副产物,产量巨大,却往往被人们丢弃或作肥料,未能有效的加以综合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为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油茶枯资源、充分发挥油茶的宝贵价值,本文以油茶枯为研究对象,主要对油茶枯中小分子化合物及多糖类成分进行提取分
天然的sampangine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疟疾、抗炎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由于其水溶性差和细胞毒性较大,限制了其开发和应用.本论文以sampangine生物碱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的sampangine衍生物,并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AD活性研究.本文以1-萘酚和NBS为起始原料,合成了18个8位和11位取代sampangine衍生物,并对所有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清洁能源的转换和储存技术的发展是促进能源和现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战略。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比容量大、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电气设备中。在LIBs关键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锂(LiFePO4,LFP)因具有价格低、理论比容量大、循环稳定性好和优异的安全性能等特点,在储能
目前,分子基磁性材料在分子自旋电子学、量子计算、高密度数据存储和信息处理、微波材料以及磁性制冷等应用中都具有优良的潜在应用,但是随着对单分子磁体的深入研究,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后合成修饰作为对分子基磁性材料进行功能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逐渐成为分子基磁性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的工作是:以课题组之前报道的一例采取自旋倾斜构型、具有频率依赖现象的具有[Co4立方烷?Co10金刚烷]结
3d过渡金属簇合物因其迷人的结构和潜在的应用,备受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定向设计和构筑多功能簇合物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其中手性簇是理想的一类候选,将结构手性特征引入到分子材料中是组装多功能分子基磁体的理想策略。该策略的出发点是选择对映体的纯手性配体。同时,探究簇合物的组装过程以及固-液结构信息相关性对实现可控合成和构筑目标功能产物提供一定的思路。本文以手性S,S-1,2-双-(N-甲基-2-苯并
3d过渡金属配位簇合物因其多样化的结构特点在光、电、磁、催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现代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阵地。因此定向设计、可控合成和性能调控的配位簇合物成为人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而组装过程及机理研究是真正的实现控制合成的基础,为了合理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连接、形状和特定性质的配位簇合物,推进自组装的研究,需要更好地理解其形成的机理。但由于反应条件的复杂多变、多种中间体共存、物种丰度随时
植物内生真菌以其独特的代谢方式产生各种结构特殊、活性显著的次级产物,已经成为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广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为广西传统中药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抑菌、镇痛抗炎、抗肝损伤、抗氧化及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本论文以广豆根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对源自广西靖西市的广豆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同时,对3株广豆根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期望能够从中发现具有抗菌活
配位聚合物是由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或者金属簇连接形成的,由于其多样的结构以及在磁性、催化、储气、荧光传感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配位聚合物具有的荧光特性使其在金属离子、挥发性有机物和爆炸性物质等检测方面具有潜在应用。本论文选用有机羧酸配体和含氮辅助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Zn(II)/Cd(II)]合成了10个新的发光配位聚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
近年来,随着合成工艺及表征仪器的更新换代合成化学已经成为化学领域的热点及前沿阵地。回顾过去,精准合成一直是合成化学领域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国内外合成学家提出与发展了多种合成方法,其中过渡金属配位催化导向活化是目前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策略。由于传统的过渡金属配位催化导向活化经历配位--活化(导向)--离去的催化过程,导致其难以实现多重定位活化(串联活化),仍然无法突破某些复杂有机分子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