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由资源枯竭所引起的矿山危机问题愈演愈烈,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一批大型矿山的救援工作提上了政府工作议程。2003年12月,国土资源部形成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意在发现并查明一批资源储量,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稳定相关从业人员就业,提高我国矿产稳定供应的保障能力。《纲要》的实施主体为中央、地方财政以及矿山企业,政府资金在项目中起着基础性、引导性的作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扶持性。同时,危机矿山涉及的社会问题范围广、影响因素众多,以产业政策来定义已经不能涵盖所有要说明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纲要》定性为一项社会政策,意在利用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和评估标准对《纲要》进行解读,对政策所能涵盖的影响尽可能做出全面的说明。首先,本文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危机矿山和接替资源找矿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国内外资源产业政策的研究综述,从社会、经济等方面论证《纲要》出台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接着对《纲要》进行政策解读,包括《纲要》的基本内容、目标、实施的原则以及落实的机制,针对其中各项内容进行说明与分析。接下来师选择合适的政策分析方法,本文确定了用前后对比法来对《纲要》进行评估,前后对比法具有简单、直观、定量分析的特点,为《纲要》解读提供可行的理论支撑,并对文中的评估客体、评估目标、评估标准进行了相关界定。随后,本文建立了政策过程分析模型对其进行说明,即把政治行为过程类比为生命周期的过程,将政策的出台到政策的终结之间的各个阶段分化,把政策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剖析清晰。接着采用了两种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即事实标准指标和价值标准指标,用这两种标准对政策进行全程分析,指出实际实施效果以及局限性。最后针对政策的评估结果给出结论,依据评估结论做出经验总结,并对今后《纲要》的政策完善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