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壳寡糖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生理活性的新食品原料,在食品、医药等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少数人群服用壳寡糖会引起眼睛发红和口角炎等现象,由于研究缺乏,导致上述过敏性反应的原因及机理尚不清楚,限制了壳寡糖产品作为新食品原料的应用。本课题以小鼠为研究对象,检测机体维生素A及维生素B2水平及其吸收代谢中关键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探究壳寡糖对机体维生素A及维生素B2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旨在为壳寡糖产品在新食品原料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通过体内实验,选取体重和年龄相近的ICR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小鼠,分别灌胃不同剂量壳寡糖:76 mg/Kg·BW(壳寡糖低剂量组)、760 mg/Kg·BW(壳寡糖高剂量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5周。首先,通过在实验过程中每天观察小鼠进食量及体态特征,每周记录小鼠体重,研究壳寡糖造成的维生素缺乏是否会影响小鼠进食、体态、体重及脏器系数。研究发现,空白对照组和高、低剂量壳寡糖组中的小鼠进食量均正常,没有出现死亡情况;高剂量壳寡糖组皮毛较粗糙且色泽偏黄,活动频繁,偶易激怒,但是没有观察到进食量明显下降、相互进攻抢食、体重增长缓慢、眼部出现分泌物等维生素缺乏的症状。实验过程中无小鼠死亡。壳寡糖对小鼠的体重及脏器系数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壳寡糖对小鼠血清及组织中的维生素A、RBP4及细胞色素P450水平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壳寡糖对小鼠组织中维生素A代谢通路关键基因mRNA、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壳寡糖都会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和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和RBP4含量,并且都呈现显著的剂量效应(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壳寡糖的摄入会导致肝微粒体中总蛋白含量及细胞色素P450(CYP450)含量减少(p<0.05),但不呈现显著的剂量效应(p>0.05)。壳寡糖会显著抑制小鼠组织中RBP4、CRBP1、LRAT、CYP26A1、STRA6的mRNA表达水平,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pp<0.05)。壳寡糖对RBP4、CRBP1、LRAT、CYP26A1的蛋白表达水平影响与其对这些代谢通路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趋势一致,但是壳寡糖对STRA6的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由此推断,壳寡糖通过抑制RBP4、CRBP1、LRAT、CYP26A1及STRA6等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或蛋白表达水平,造成机体内血清和肝脏中的维生素A含量降低。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壳寡糖对小鼠血清及组织中维生素B2及其衍生物水平、核黄素激酶(RFK)及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合成酶(Fladl)酶活性及含量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壳寡糖对小鼠组织中核黄素转运蛋白家族(RFT1、RFT2、RFT3)、RFK及Fladl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壳寡糖对小鼠组织中RFT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会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及小肠中的维生素B2及其衍生物黄素单核苷酸(FMN)、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含量(p<0.05),但只有维生素B2呈现显著的剂量效应,FMN和FAD都未出现显著剂量效应(p>0.05)。壳寡糖会显著降低RFK和Flad1酶活性及含量,显著抑制RFT1、RFT2、RFT3 mRNA表达水平及显著抑制RFT2蛋白表达水平(p<0.05)。由此推断,壳寡糖通过抑制RFT1、RFT2、RFT3的mRNA表达水平及RFT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血清及小肠中的维生素B2含量;通过降低RFK、Flad1的酶活性及含量,减少血清及小肠中的FMN、FAD含量。本研究表明,壳寡糖通过抑制机体维生素A代谢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及维生素B2吸收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机体中的维生素A及维生素B2含量,为壳寡糖产品作为新食品原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