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环境污染与能源枯竭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纷纷将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列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能源绿色化已经成为全球多数国家共同的意识,很多国家通过制定严苛的燃油车生产标准、提高燃油车生产成本等方式来倒逼汽车制造商来放弃燃油车的生产。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限制生产燃油车的同时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很多国家例如法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通过花费高额的财政补贴来刺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新能源汽车已被列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2020年国务院常委会会议上,中央层面提出了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新车销量25%的发展目标。同时,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国家与地方的政策体系逐渐成形,给予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极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公安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达到49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400万,占比达到81.32%。由于科技和产业变革,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中坚力量,新能源汽车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互补设施,且由于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之间存在间接网络效应,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起着正向辅助作用,但是目前其建设数量还远远少于新能源汽车推广所需量,而且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选址与充电速度快慢对新能源汽车的后续推广也影响巨大。只有在合理的行驶距离内提供充电基础设施,才能减少车主对充电问题的担忧,也就是说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不仅要多,还要布局合理,才能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问题。现有文献对充电基础设施的研究大多关注充电基础设施的商业运营模式分析和布局选址问题,少有文献从新能源汽车本身出发关注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理论上充电基础设施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正向的间接网络效应,即充电基础设施通过消除用户的充电焦虑和里程焦虑进而达到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否真的对消费者需求产生显著影响,进而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促进效应有多大,“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促进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这种“鸡与蛋”的困局等疑惑都需要进一步解答。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充电基础设施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作用机理,准确量化评估出充电基础设施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影响效果。探讨充电基础设施如何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不仅有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路线的制定,而且还有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由政策驱动改为市场驱动,从而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文献搜集的基础上,笔者通过相关数据库获取了全国20个省份2010-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面板数据,结合消费者需求与效用理论和间接网络效应理论,构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对该领域的间接网络效应理论进行验证。本文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和新能源汽车需求之间的确存在间接网络效应,各省份充电桩数量每增加1%,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就增加0.3%。(2)充电设施的可用性、可见性和充电速度均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3)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水平变量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能够显著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根据以上结果,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如下:第一、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覆盖率的同时,优化公共充电站、换电站的布局选址,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第二、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鼓励高校、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建立自己的科研实验室,将研发与实验环节相结合,缩短技术应用周期。第三、国家应该综合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在制定政策时需要注意地区差异性,并做到统筹兼顾。第四、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分时租赁,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