羰基官能团化聚己内酯共聚物合成、表征及其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oy100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聚己内酯(PCL)以其优越的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通透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高分子自组装技术的飞速发展,疏水性聚己内酯与亲水性聚合物形成两亲性共聚物在药物控释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目前,制备具有生物相容、生物可降解性及智能响应性的药物载体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基于这一研究背景及发展趋势,本论文以4-羰基己内酯(OPD)为研究起点,将其与ε-己内酯(ε-CL)共聚,合成侧基悬挂羰基反应性官能团的聚己内酯共聚物(P(OPD-co-CL),并对其进行功能化改性得到含亲水性链段的嵌段和接枝共聚物。这些两亲性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能自发形成核-壳结构的聚合物胶束,利用其内核的特性,包载疏水性药物阿霉素(DOX)、油酸改性的Fe304纳米粒子以及5-氟尿嘧啶(5-Fu)。研究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和体外释药行为。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经典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将1,4-环己二酮转化为4-羰基己内酯,进而在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为引发剂,异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与ε-CL开环聚合,合成了两亲性悬挂侧羰基反应性官能团的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甲氧基聚乙二醇-b-聚(4-羰基己内酯-co-己内酯)(MPEG-b-P(OPD-co-CL))。探讨了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两种聚合方法对聚合物结构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波谱(1H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和表面接触角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液聚合可以成功地合成MPEG-b-(OPD-co-CL),而本体聚合由于其反应温度较高,所得到聚合物容易发生热降解。2.采用透析的方法,制备了侧基悬挂羰基官能团的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MPEG-b-P(OPD-co-CL))胶束及其包载DOX的聚合物载药胶束。探讨了胶束的制备条件和OPD含量对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粒径大小的影响。聚合物胶束粒径大小均一,单分散性好,呈规整的球形。羰基官能团的存在增加了聚合物胶束的稳定性和聚合物载药胶束在人体生理环境(pH7.4)中的缓释效果。3.通过透析的方法,将油酸改性过的Fe304纳米粒子载入侧基悬挂羰基官能团的MPEG-b-(OPD-co-CL)胶束中,制备了大小均一、形态呈规整球状、具有良好磁响应性和稳定性的磁性聚合物胶束,并研究了包载DOX的磁性聚合载药胶束的药物释放行为。用磁滞回线、X-射线衍射(XRD)和TGA等手段对磁性聚合物胶束和磁性载药聚合物胶束进行了表征,发现聚合物胶束对磁性粒子和DOX药物的包埋导致它们的结晶性发生改变,确证了磁性纳米粒子和DOX载入胶束核中;磁性聚合物胶束的磁含量随羰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DOX药物的载入对磁性聚合物胶束的磁含量没有太大影响;而磁性纳米粒子的载入对聚合物载药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影响也不大,且有利于增加聚合物载药胶束在人体生理环境(pH7.4)中的缓释效果。4.以羟乙肼为桥,p-氯甲酸对硝基苯酯为偶联剂,合成了主链为聚己内酯(PCL),侧链为温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的接枝共聚物PCL-g-PNIPAM.用’HNMR、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光谱(GPC)确证了聚合物的结构。通过透射电镜(TEM),动态光散射(DLS),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及冷冻干燥后聚合物胶束在D20中的1H NMR波谱等研究了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该聚合物胶束具有温度和pH敏感性。另外,包载5-Fu药物的聚合物载药胶束在药物释放体系中表现出温度和pH敏感性的释放特征。
其他文献
中职学校由于生源的局限性,招收的学生在文化基础上较为薄弱,这种薄弱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更是在具体的语文学习当中展漏无疑。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
目的探讨诱导放疗同期口服卡莫氟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在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中选择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放疗+卡莫氟(观
目的分析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12月的127名护士按照数字随机抽出80中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名,分别采取分层分组管理护理模
目的研究降血糖活性成分Bellidifolin的遗传毒性。方法整体试验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体外试验采用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TA97、TA98、TA100、TA102四个菌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同属于蛛形纲、叶螨科、叶螨属,都是重要的农业害螨,但二者的分类地位长期存在争议。在中国,一般认为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