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式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eylod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迅速发展,其中的关键性元件—柔性传感器的开发和使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重视。柔性传感器开发的关键是要满足人体服用和运动的需要。由纺织工艺制备的一维柔性应变式传感器凭借其天然的优势,可以满足亲肤和各种二次加工的需求,已经成为开发柔性传感器的重要平台之一。目前,典型一维柔性应变传感器有纱线类、绳类。其中,纱线类传感器的制备已被广泛研究,通常采用包缠法制备皮芯结构的导电纱线,或直接对不导电纱线进行导电处理。这类纱线传感器的制备流程比较简单,但是这类传感器的应变传感性能,诸如重复性和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纱线制备工艺及敏感材料制备方法。相对而言,绳类应变传感器近年来受到关注,已初步证实了编织绳用作应变传感器的可能性:采用编织工艺一体交叉成型,稳定性高,并且其形成的交叉电路有利于拉伸过程中接触电阻的改变形成不同的导电通路。但目前很少关注编织绳的加工工艺与传感性能之间的关系。针对目前绳状一维柔性应变传感器的研究现状,本课题制备了一种基于编织绳结构的一维柔性应变传感器,将涤纶复丝采用编织工艺包在高弹性氨纶芯纱表面,形成皮芯结构编织绳,然后采用聚吡咯原位聚合的方式进行导电处理,得到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本课题将就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的主要成型结构参数—编织根数和编织角对其传感性能的影响,展开传感器成型及性能评价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编织绳成型结构参数—编织根数对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传感性能的影响,评价不同编织根数下传感器的机电性能,根据传感范围及敏感性优化选择编织纱根数,发现编织根数的改变对编织绳传感器的传感性能有显著影响。以4根、6根、8根纱线编织可拉伸皮芯绳,并进行聚吡咯原位聚合制备传感器,采用光学显微镜对聚合处理后的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进行表观形态观测,证实导电膜在纱线表面涂覆均匀良好,进而进行传感性能分析测试。在时间依赖性测试中,分别针对5分钟之内的蠕变和应力松弛进行时间常数分析,结果显示8根纱编织绳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常数最小,因为编织根数多,皮芯结构包裹紧密,形成结构越稳定。在灵敏度测试中,对三种结构的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进行50%的应变拉伸,测试表明编织纱根数越多,传感器的灵敏度越好。相比较而言,8根编织纱的灵敏度GF最优,可以达到0.045,但应变电阻响应范围很小,只有16%,满足不了人体运动幅度要求。这主要是由于编织根数为8根时,纱线初始模量大,拉伸时电阻易发生突变造成。另一方面,在应变为50%的拉伸循环下传感器的滞后度随着编织绳根数的增多而变大,在编织根数为8根时,滞后度为18%。原因在于8根的编织绳刚性大,纱线的柔软性降低,导致纱线的拉伸回复率降低,拉伸循环内的差异增加。此外,在重复性测试中,当循环拉伸应变为50%时,编织根数越多重复性越好,通过SEM观测可知,造成4根重复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拉伸过程中聚吡咯的破裂所致。综合比较应变响应范围、敏感性和重复性,本研究选取编织根数为6根的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继续进行传感性能研究。(2)针对编织绳的另一成型参数—编织角度对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传感性能的影响进行探究,对比两种成型参数对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影响程度,发现编织根数对编织绳传感器的传感性能影响更显著,并进一步阐明了编织导电绳的电阻变化机理。在编织根数为6根的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基础上,制备20°、30°、40°三种规格的编织导电绳。在灵敏度测试中,三种规格的编织导电绳的灵敏度差异不大,并就编织角度与编织根数对灵敏度的影响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编织根数对灵敏度的影响更大。并且,随着编织角的增大,滞后度降低,对比分析编织角与编织根数对滞后度的影响发现,编织根数对传感器的滞后度影响更大。进一步,对不同拉伸速率和不同拉伸幅度下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的重复性进行探究。在最大应变50%的下进行应变速度为10mm/min、20mm/min、50mm/min、100mm/min的应变-电阻测试,结果显示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趋势没有随应变速度出现明显的改变。这说明该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能够满足不同速度下的稳定性测试要求。另一方面,以应变速度为50mm/min分别进行最大应变为5%、10%、20%、30%、50%的拉伸,记录电阻随时间的变化,观察到电阻随着应变的拉伸释放循环有规律的变化,且响应重复性高。接着对拉伸过程中的应变-电阻曲线的M形峰值进行分析,随着编织绳应变的不断增加,电阻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该趋势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在拉伸过程中接触电阻由面接触到点接触,再到面接触形成串并联电路所致。(3)评价涂层定型对编织绳应变传感器的传感性能的影响及其在人体肢体监测中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涂层定型对编织绳柔性传感器的传感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证明其满足服用需要。对原位聚合后导电绳进行PDMS涂层定型处理,评价涂层过后传感器的电阻环境稳定性和表观形态。PDMS涂层在编织导电绳表面的被覆效果良好,同时对比经过30天的电阻变化,证明PDMS涂层对编织绳的聚吡咯导电层有很好的抗氧化保护作用。进一步测试比较涂层前后编织绳传感器的传感性能,相较于涂层之前的机电性能,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重复性没有显著改善,但滞后度明显变小,仅为1.11%,证明PDMS对编织绳传感器的滞后度有显著改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应用于人体关节运动监测状态的可行性,选用传感性能最佳的编织根数为6根的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进行不同速率下的手指关节全弯曲运动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运动频率下,传感器的电阻随运动频率实时变化,能明显区分运动频率,这说明编织绳柔性应变传感器可以满足的肢体运动状态监测。综上可得,针对编织绳柔性应变式传感器,通过研究其编织结构参数—编织根数和边编织角对传感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编织工艺及结构与传感性能之间的关系,初步阐明了其拉伸电阻变化机理,证实了涂层定型对传感性能的改善,并验证了该传感器在人体肢体运动状态检测方面的应用效果。此外,这些研究结果对其他基于编织绳结构的柔性可穿戴器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泡沫铝具有质轻、比强度高,同时兼具吸收冲击能、阻尼、吸声等特点,在工程、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熔体发泡法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是制备泡沫铝的常
Bi基光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高效的光催化活性、良好的稳定性、无毒和造价低廉等特点在光催化技术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Bi基光催化剂材料组成及结构也越来越成
滑坡是一种十分严重和普遍的全球性自然地质灾害。在我国滑坡灾害的发生情况极为严重,滑坡灾害每年都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影响发生滑坡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频率分集阵列(Frequency Diverse Array,FDA)的概念最早由Antonik和Wicks提出。FDA利用阵列元件之间的微小频率差来实现自动波束扫描的功能。FDA形成距离相关的波束,因此FDA
确定型优化算法作为全局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非线性规划的难点在于如何在众多局部极小点中寻找全局极小点,辅助函数法能够帮助目标函数跳出当前局部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充斥着大量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中挖掘出有用的规则信息,对行业中的资源调配、服务改进,乃至于对某些行业的前进方向都具有重要的
高光谱遥感图像涵盖了非常丰富的空间域信息和光谱信息,有助于地物的细致识别与分类。但是极高的分辨率导致了数据量冗余、波段数多、相关性强等问题,如果运用传统的方法对原
核能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铀矿开采量攀升,铀尾矿库作为铀尾矿渣主要的存储场所具有大量放射性核素,铀尾矿库裸露在大气中,雨水的冲刷可能会发生溃坝、核素泄露、雨水漫顶等,给
掺杂的钙钛矿锰氧化物有着丰富的电子相图,各种不同的输运性质,以及多种物理性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关于金属-绝缘体转变特性和庞磁电阻特性的研究较多。此类材料
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增加以及芯片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散热是其面临的最关键的挑战性问题。虽然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出热导率高达500 W/(m·K)的金属基增强相复合散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