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麻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作物之一,亚麻属共有200多个种,遗传资源丰富。栽培种亚麻包括油用和纤维用两种类型,纤维类型在纺织、材料、造纸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油用类型的亚麻子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木脂素(lignan),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具有巨大的商业开发价值。然而,尽管亚麻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亚麻属植物的研究却处于初级阶段,对亚麻属植物资源还知之甚少,对亚麻栽培种的起源、演化和亚麻属植物的亲缘关系问题还存在很多分歧。本研究从形态标记、蛋白质标记、DNA标记三个角度探讨了部分亚麻属(Linum)植物(17个种)遗传多样性及栽培种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的演化,利用纤维素合酶编码区基因片段(CesA)及硬脂酰基载体蛋白脱氢酶基因(Sad2),来探讨栽培亚麻的进化途径,同时,采用野亚麻群体(Linum stelleroides)为样本,来探讨野生亚麻居群的遗传丰富程度及基因流向,从而为研究栽培亚麻的进化途径和野生亚麻属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研究结果如下:1.亚麻的最佳SRAP-PCR反应体系为:总体系25μl,模板25ng、buffer1×、Mg2+ 2.5mmol/L、dNTPs 0.3mmol/L、引物0.2μmol/L、TaqDNA聚合酶2U/25μl体系。最佳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min,1个循环,94℃变性10s,35℃复性20s,72℃延伸1min,4个循环,94℃变性10s,54.5℃20s,72℃延伸1min,38个循环,最后72℃延伸7min,4℃保存。2.亚麻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17个种65份亚麻属材料的21个性状的种间平均变异系数为0.47,变幅为0.12-1.36,其中,变异系数>0.5的性状为:分枝习性>花冠颜色、花粉囊颜色>种皮颜色>叶主脉导管数>生长习性>叶形,观察性状的变异要大于测量性状,种内变异系数为0.02-0.25,种间变异大于种内变异。3.研究的65份材料的相似指数在0.577-0.993之间,野生种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83-0.950,栽培品种间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841-0.993,其中,纤维用类型在0.897-0.993之间,而油用类型在0.841-0.987之间,野生种间具有更大的遗传差异,纤维用亚麻比油用类型具有更加狭窄的遗传基础。4.从形态、酶及基因水平证明,三种亚麻类型中,野生种与栽培种的油用类型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而与纤维用类型关系最远,同时,在聚类上,油用类型不但有自己的小聚类群也与纤用类型聚在一起。5.对野亚麻Linum stelleroides群体及栽培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群体的分析发现,种群内部具有较小的遗传差异。种群间强烈分化,种群间具有较小的基因流动和较大的基因分化系数。6. Linum grandiflorum、Linum bienne、Linum angustifolium、Linum tenuifolium分别在不同的水平上距离栽培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亲缘关系最近,其中,在形态水平上Linum grandiflorum与栽培种最近,在酶水平上,Linum bienne、Linum angustifolium与栽培亚麻关系最近,在SRAP标记水平上,Linum angustifolium、Linum tenuifolium、Linum bienne与栽培亚麻关系最近。7.本研究支持栽培亚麻的多起源观点,不支持Robin G.等人提出的栽培亚麻单一起源于Linum bienne的观点,且初步认为Linum bienne种对栽培亚麻的演化有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