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脓毒症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若机体不能控制和适应,在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因子风暴”会造成免疫稳态失衡,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患者早期死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不仅可以对炎性介质及其内源性毒素发挥清除作用,还能持续清除液体,维持水平衡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多脏器功能衰竭,在脓毒症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前景。但目前CRRT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最佳时机仍有待循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了严重脓毒症儿童在不同CRRT治疗时机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结局的差异,希望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意义。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确诊严重脓毒症并且行CRRT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不同时期启动CRRT对严重脓毒症儿童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确诊严重脓毒症并且接受CRRT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入PICU后是否在24小时内行CRRT治疗分为两组:早期组(入PICU内24h行CRRT),晚期组(入PICU24h后行CRRT)。收集的资料包括:(1)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原发感染疾病,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入院后儿童死亡危险度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PRISM-Ⅲ),以及入PICU后开始行CRRT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RRT时间,ICU住院时间等。(2)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7天的动脉氧分压Pa O2/吸入氧浓度Fi O2(P/F)、尿量、肌酐、尿素氮,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变化,并发症、两组患儿的转归情况(好转/死亡)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1、在所有入组患者的感染部位的分布中,两组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36例(53.73%)。在合并症方面,合并呼吸衰竭42例(62.69%),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3例(4.48%),合并急性肾损伤的15例(22.39%),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11例(16.42%)。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有无机械通气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疾病严重程度方面,两组的PRISM-Ⅲ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2、(1)两组CRRT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P/F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CRRT治疗后平均动脉压较前上升,心率较前下降,P/F较前上升,早期组变化较晚期组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CRRT治疗前后感染指标比较:两组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CRRT治疗后早期组C反应蛋白在治疗第3天后下降,晚期组在治疗第7天后下降,差异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AKI患儿经CRRT治疗前后肾功能的比较:两组尿量、血肌酐、尿素氮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肌酐在CRRT治疗后下降,早期组下降程度较晚期组大,差异在治疗后1、3、7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素氮在治疗后较前下降,且早期组下降程度较晚期组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早期组死亡率小于晚期组(27.8%vs 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RT开始时间、入院后PRISM-Ⅲ评分、P/F均为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RRT开始时间、PRISM-Ⅲ评分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1、早期行CRRT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严重脓毒症患儿的炎症指标,促进脓毒性AKI患儿的肾功能恢复。2、早期行CRRT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死亡率。3、CRRT开始时间、入院后PRISM-Ⅲ评分、P/F均为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