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概念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及应用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ongli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工作的顾庄中学已经推行微课教学三年,效果还是不错的。这为我读研期间参与应用微课的教学实践提供很好的平台,使笔者的学位论文从选题到研究和实践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也具备了教学研究的真实的环境和条件。本人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学生对物理课中应用微课教学持欢迎态度,学生自我感觉通过微课教学形式学习物理概念有趣、方便、能理解、学得透。同时也了解到教师也感受到用微课进行概念的教学特别是有关描述性概念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但微课应用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微课设计不系统、不全面。通过文献查阅还发现微课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应用的文章很少,进一步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方向。从微课的特征、初中物理概念的类型结合微课的构成成分,确定了本论文微课的设计和应用内容:三种类型物理概念微教案、微视频、微导学案和微练习的设计和应用。笔者结合微课特点和物理学科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初步探索并构建两个微课设计原则:遵循微课的特点,突出结构性;以学生为中心。依据这两个原则再结合本校师生在教学和学习初中物理概念过程中遇到微课设计不足的问题,笔者提出针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微课设计的四个具体策略。构建了适用初中物理概念的“微教案、微导学案、微视频、微练习”四部分构成的完整微课资源,并尝试分别对物理概念微教案、微视频、微导学案、微练习进行设计。结合不同的初中物理概念应如何设计完整微课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具体列举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初三物理概念的微教案、微视频、微导学案和微练习的案例,为同行进行微课设计提供参考。将设计的完整微课资源应用于初三物理概念教学的实践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轮实践从2016年9月到2017年5月,第二轮实践从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微课应用于初三物理概念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实践中让我体会到,微课虽然能提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效果,但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方式、手段,并不能取代老师课堂传授知识,与学生真实情感的沟通交流。在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依然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时刻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不仅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还要与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老师要时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爱上物理。
其他文献
本文以分形几何为工具,对数字地形模型进行模拟,通过不同分维值的参数控制,模拟生成18幅具有不同地表起伏状况和空间分布结构的高程数据场,分别代表实际地表的丘陵、小起伏山地、大起伏山地与极大起伏山地.通过对分形几何参数与模拟生成数字地形表面的统计学特征进行分析表明,基于分形的地形模拟符合地理空间要素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分布的二阶平稳性等特征.在分形模拟地形的基础上,探讨了分形参数与地表空间高程数据场的
茶文化作为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受到海内外的关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茶文化自成体系,独树一帜。湖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湖湘茶文化在中华茶文化史上,过去、
依据城市路网独特的空间分布特性及不同道路等级特性,提出一种以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为椭圆焦点的限制搜索区域分层路径规划算法.通过对小型网格模型统计及回归分析,建立了一个鲁棒
用初等数论和少许抽象代数知识,给出经典的数论结果-Lucas-Lehmer 检验法一个简短平易的证明.
本文基于弱压缩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建立无反射数值波浪水槽,研究波浪作用下透空式进海路的受力特性。通过与物理模型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数值波浪水槽的合理性。通
初步解读了京东滁州数据中心规划设计。设计从需求入手,对功能进行合理区划,打造安全可靠、灵活、可分期建设的新型数据中心。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本文借助《诗经》《圣经》中出现的动物词汇,针对几种隐喻含义比较明显的动物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得知两种文化中存在动物隐喻的异大于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树立中国农垦品牌公共形象,提高农垦系统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增强农垦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按照《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中关于
利用sol—gel旋涂法在普通盖玻片上生长了ZnO薄膜,用光学透射谱、光致发光谱和原子力显微术研究了ZnO薄膜的光学性质和表面形貌.结果发现,在一定薄膜厚度范围内,紫外发光带和光学
对5个黑木耳栽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即研究了它们对温度,光照,PH,氮源,碳源适应性。参试的5个菌株在15℃以下生长缓慢,它们的生长温度都在20℃以上,最适温度都在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