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唑类杀菌剂因其高效、广谱、低毒以及长效性正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但在大量使用的同时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农药进入环境后,会长时间残留在土壤、水体和植物体内,通过生物圈循环,进入环境中的绝大部分农药最终会汇集到水体中,导致水生生物成为了最直接的受害者。 本论文以水生生物斑马鱼胚胎为受试物,研究九种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三唑醇、多效唑、烯效唑、丙环唑、戊唑醇、环唑醇、烯唑醇和己唑醇暴露下对斑马鱼胚胎孵化、畸形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孵化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处理组三唑酮、三唑醇和丙环唑能显著促进胚胎孵化(P>0.05),高浓度会显著抑制(P<0.05);胚胎孵化对烯效唑、烯唑醇、己唑醇特别敏感,在很低浓度(<0.5mg/L)下就能显著抑制胚胎孵化,并随着处理浓度升高孵化抑制程度显著上升。9种农药QSAR研究发现,分子直径Dia、脂水分配系数ClogP、轨道跃迁能△E、N1原子电荷、C1原子电荷、一阶极化率Polar是影响该类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孵化抑制毒性的主要因素。致畸毒性研究发现9种农药处理胚胎后会产生畸形,常见畸形有水肿、脊柱弯曲、黑色素减少等。其中多效唑、烯效唑和烯唑醇高浓度组会出现尾部畸形,己唑醇、三唑酮和烯唑醇高浓度组会出现眼睛发育不全。斑马鱼胚胎致畸和致死性结果均为烯唑醇毒性最大,三唑醇毒性最小。计算得出畸形指数TI均大于1,表明9种三唑类杀菌剂均为致畸性农药,对胚胎发育有畸形效应。抗氧化系统研究发现,烯唑醇、戊唑醇和环唑醇暴露会使胚胎体内抗氧化酶系CAT和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这种损伤还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这类农药暴露会对斑马鱼胚胎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