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的终结?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x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学发展至今,形成了默会(tacit)的研究对象:社会(society)或者社会性(thesocial)。然而,今天的社会学危机四伏,因为它赖以成立的基础正在被吞噬或者说遭受致命的打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宣称“社会性的终结”(the end of thesocial)。这种论调正是本研究力图审视和批判的对象。  关于社会性的终结,各路论家们主要基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作为实体论的社会性的终结和作为认识论或者方法论的社会范畴的终结。  第一章导论,主要交待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思路等内容,以给读者呈现出本文的大致轮廓。  第二章到第五章,是对社会性之终结在实体论层次上进行的梳理与审视。第二章主要是对后现代主义领军人物布希亚所提的“社会性的三种可能性”进行分析和批判。第三章则从治理的角度看待社会性的兴衰,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治理观。第四章是回到“个人-社会”这一古老而又弥新的经典二分基础上,从个体化和所谓的“主体回归”两方面分析社会性的处境。如果说本文其他章节仍然是在常识社会学话语内谈及社会性的话(将社会性不言而喻地与自然的、物质的“客体”区别开),那么第五章所要检阅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们,则通过重返“社会性”最原初的意义来消弭自然与社会的界限、人与物的区别。本章对这种“后人类社会”的倡导展开批判。  第六章,是从认识论、方法论或者解释范畴方面来看待社会性遭遇的挑战:对流动性的强调使得“社会性”的凝固意象不合时宜;全球化已经消融了民族国家的解释力,一个“世界社会”似乎呼之欲出;畅销于全球的文化研究使得社会范畴被文化范畴取代。通过梳理与批判,重申社会范畴的解释力,以及“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的必要性与合法性。  第七章结论,总结前面几章对“社会性的终结”的批判后,重申社会性的社会学。在这一章里,首先结合批判,指出社会/社会性的真实性,终结论的虚假性;其次,作为本文的一个余论或者补充(尽管其重要性远不止如此),将社会学界定为一门研究社会性(the social),而不是社会(society)的学科。
其他文献
我国目前处在城市化加速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尤为重要。文章在对城市规模聚集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理论分
城市和乡村作为不同的社区,在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的过程承载着不同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本文通过乡村与城市的比较探讨了乡村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态功能。乡村的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压力表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一种用于测量机械设备工作中的压力值的常用仪器,其压力表所提供的重要参数是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压力表的正确使用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据了总人口比例的10.2%,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型社会。与此同时我围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这造成的一个后果
闽越有材,左海为盛。素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之称的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筹码,是福州的城市魅力所在,在都市现代化进程中日益突显着其难以抵挡的魅力和不可
1 播前准备 1.1 选地应选择土壤肥力中上,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质地中等,富含有机质,养分充足,杂草较少的地块最佳。地块有机质含量≥12g/kg,碱解氮≥60mg/kg,速效磷≥6
随着老挝社会经济改革的进行,老挝也处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分层的迅速变迁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结构分层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回顾老挝的社会经济改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压力不断加剧,出现了很多与职业流动相关的问题,近年来比较突出的是“闪辞族”的出现。这一社会现象有发展为一种新的职业流动模式的趋势,已成为
拖欠农民工工资,是近年来各行各业特别是建筑行业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一问题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政府及有关方面的警惕。首先,由于拿不到养命钱,无法获得生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