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uan_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N、P作为植物最重要的基本营养元素,在植物体整个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我国北方风沙区防风固沙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生态环境建设上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中龄、近熟和成熟3个龄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依据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原理,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分析不同地区、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和土壤C、N、P含量及C:N、C:P、N:P值,旨在探讨地区和林龄对沙地樟子松林叶片、枯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期阐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系统C、N、P分配规律及其制约关系,并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l)研究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呈现出高C、N、P的养分分配格局。随着林龄的增加,沙地樟子松叶片、枯落物、土壤C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小(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而N、P含量逐渐增加(成熟林>近熟林>中林龄)。不同地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和土壤C:N和C:P值在成熟林阶段最低,叶片N:P值在成熟林时最高,枯落物则是中林龄最高,而土壤N:P值随林龄并未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2)C、N、P含量及C:N、C:P、N:P值在叶片、枯落物和土壤三个组分间存在差异,且C、N、P含量均表现为叶片>枯落物>土壤。地区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C、N、P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林龄对叶片C含量、叶片、枯落物和土壤N:P值无显著影响;地区和林龄的交互作用对叶片和枯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影响较小,但除N:P值外,交互作用对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显著。(3)沙地樟子松叶片C、N、P元素存在耦合关系,沙地樟子松人工林C、N、P含量及C:N、C:P、N:P化学计量比在叶片、枯落物和土壤三个组分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表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叶片、枯落物和土壤间存在着C、N、P元素运输与转换,且三个组分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4)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樟子松叶片N:P值在14.53-15.57之间,表明这两个地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可能受N、P的共同限制;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叶片N:P值在18.56-19.71之间,表明该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可能受P限制,且林龄对N、P养分限制的影响不显著。建议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抚育管理时,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的添加N肥或P肥,以提高沙地樟子松林的生产力。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日益严峻,人们的环保意识觉醒,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呼声日益增高,而绿道也已经成为一座生态城市的标配。如今的城市绿道构建已不仅仅只停留在生态自然景观的建设上,许多绿道在规划的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融入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构造出文化气息浓厚的特色城市绿道,充分展现当地人文特色及城市精神。本文首先简要的分析了国内外绿道形象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城市绿道形象设计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设立学术研究机构、规范学术研究过程、确立意识形态化的评价体系,将知识分子的理论研究融入党的意识形态建构过程中。对知识
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参考依据.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不难发现许多考题都可以在课本找到“影子但是,“轻视课本”大有人在,特别是在基础年段,由于数学概念的复杂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