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探讨分析目前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专业、科学实用的建议和相应措施;并通过研究人格特征、归因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的特点,构建规划和创造中小学教师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本研究旨在探明中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提升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建议。本研究的目标群体是河南省安阳市部分公办高中、初中、小学的在职任课教师,一共400名,经过筛选后有296有效问卷,以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和归因方式问卷(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ASQ)为研究工具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从数据结果来看,绝大多数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并且对自己当前的工作生活比较满意。在教龄上与对健康的担心维度有显著差异,其中6—10年教龄的教师最为关心自己的健康,此外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它各维度与人口统计学均无显著性的差异。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归因方式比较积极。(2)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人格、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归因方式在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过程中有部分中介作用。人格特征与归因方式有很大的相关性,人格特征维度中的外倾性归因方式维度中的内外维度和稳定维度呈正相关,神经质与普遍维度和内外维度呈正相关,精神质与内外维度呈负相关。(3)通过对人格特征、归因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三者的中介效应分析得出,人格特征和归因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只起到了部分的影响作用,这也说明主观幸福感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在对个体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和干预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生活、工作和学习等诸多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