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液化场地条件下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47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步进入稳步、有序和快速发展阶段,由于既有线路规划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地铁车站或区间隧道将不可避免的穿越可液化地层,地震液化往往对地下结构造成很大的破坏,还会引起一系列次生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液化场地地震响应规律,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北京地区饱和粉细砂土层,开展了近远场水平地震动作用下可液化场地条件下石膏模型双层框架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规律振动台试验与FLAC3D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可液化地层中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及灾变机理,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地下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主要成果如下:  (1)研发了配合比为石膏∶胶=1∶0.85的车站模型结构,并用于大型振动台试验中,满足了破坏性试验的要求。在振动台试验中通过非接触式视频量测系统测试了箱体的相对位移,验证了模型箱发生的是剪切变形。  (2)将石膏模型结构和剪切箱应用于振动台试验中,设计并开展了可液化场地石膏模型双层框架式地铁车站地震响应规律振动台试验研究,给出了不同工况下液化地基土层的振动孔压及加速度反应特性、模型结构应变及动土压力反应特性等,揭示了可液化场地条件下箱形框架式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  (3)基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开展了原型液化场地条件下地铁车站地震响应规律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主要研究了液化地基孔压发展规律以及模型结构应力响应特征,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基础隔震技术作为结构抗震设防的一种有效和实用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优越性已在多次地震中被证实。已有研究表明,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和抗震性能也受基础输入地
复杂应力和加载条件下土体力学行为及其描述是岩土工程重要的基础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开展了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土体强度特性试验研究,提出了上百个强度理论。
自七十年代初消能减震概念出现以来,各国学者纷纷对此展开研究。发展至今,对各种类型阻尼器工作机理及消能减震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已较为完善,消能减震技术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是将绿色环保材料再生混凝土与钢管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不仅较好地体现钢管混凝土结构承载力高、施工方便、抗震性能好等优点,且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
岩石边坡工程,特别是含有软弱结构面的高边坡工程,其失稳是一个渐进累积到突发破坏的过程.对岩石流变力学特性和流变模型的研究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的粘弹塑性性质,修正从流变
该研究首次将直流脉冲和变频技术相结合,在以往磁场水处理器基础上研制开发出新型的直流脉冲电磁水处理器,通过微电脑模糊控制,可根据不同的水质条件和处理目标,选择适当的功
该文主要对预弯组合连续梁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针对钢材和混凝土这两种非线性材料,采用非线性分析理论对这种结构进行分析,给出了预弯组合梁的计算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计算
本文提出一个新的边坡稳定三维极限平衡法,并且将本方法和三维极限分析上限解方法联合使用,因而使三维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形成一个更为严密的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
该文通过介绍国内外水处理现状和中国给水事业50年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目前城镇供水行业中水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看法和相关改进措施.鸡西市第三水厂原水取
该研究就超声波处理剩余污泥后对污泥的上清液、活性和生物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超声波污泥减量中对于活性污泥系统的表观产率、出水水质以及污泥活性与沉降性能的变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