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干预对父母预防儿童急性中毒的效果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ngthandhon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描述父母预防儿童急性中毒的知识、信念/态度、行为现状;评价教育干预对父母预防儿童急性中毒的知识、信念/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将同期住院患儿父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父母各为50名。对照组进行儿科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给予预防儿童中毒的教育干预。干预内容包括儿童中毒的预防与救护,讲解儿童中毒的概念、危害、现状、流行病学特点、常见危险因素,以及父母应该如何从儿童误服药品或化学品、错误的服药方式或饮食方式、维生素中毒、酒精中毒、铅中毒、煤气中毒等方面进行防范等知识。方式是通过知识讲座、一对一指导并向父母发放宣传资料等。在教育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和《父母预防儿童中毒相关知识调查问卷》《父母预防儿童中毒相关信念/态度调查问卷》《父母预防儿童中毒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被调查儿童父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对两次问卷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统计描述和推断,分别采用两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检验a=0.05,P值均为双侧概率,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孩子有无中毒史的父母对预防儿童中毒知识得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人均月收入越多及有儿童中毒经历的父母对预防中毒知识的掌握越好。2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孩子有无中毒史的父母对预防儿童中毒态度得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人均月收入、有无中毒经历的父母对预防儿童中毒行为得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人均月收入越高及有儿童中毒经历的父母,采取预防中毒的行为越正确。4两组父母的预防儿童中毒知识水平,在健康教育前了解较少,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得分12.19±1.02,而对照组得分6.98±1.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分范围,0-15分)。5两组父母对预防儿童中毒的态度,健康教育前不积极,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得分53.18±2.85,而对照组得分41.54±1.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分范围13-65分)。6两组父母对预防儿童中毒的行为,健康教育前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得分49.86±1.28,而对照组得分29.53±2.1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分范围0-66分)。结论:1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父母预防儿童中毒的相关知识水平,改善相关信念/态度并提高相关行为水平。2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孩子有无中毒史是父母预防儿童中毒知识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年龄、人均月收入、有无中毒经历是父母预防儿童中毒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排除了所有已知导致流产的原因,连续3次或3次以上反复发生的早期流产,是常见的病理妊娠之一。导致RSA的病因极为复
【摘 要】所谓教学反思,其实质是说教师对教学实践的重新认识,并加以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提升教学水平。最早提出教学反思概念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J. Dewey),在其著作中就论述反思性教学问题,随后由美国学者舍恩(D. Schon)提出“反思性实践”的理论后,经过一线教师的不断演变,形成了现有的教学反思概念。当今教育界,是否经常对教学过程、教学理念等进行反思,已成为衡量教师技能水平的重要标准。 
【摘 要】预习是学生们养成自觉学习习惯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学生们若能自觉的做好课后的预习学习,便能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库”,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活动中开展课后预习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效的展开课后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完成课后预习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为此,笔者
【摘 要】每个学生对英语语言类学科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这就要求老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上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脚步,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的不同,在课堂上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教学方法逐渐应用到初中英语课堂。本文主要讲述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策略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 差异化教学 策略  差异性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有了更高的更严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准确抓住契机,对我们的高中物理进行有益的调整与改变,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有效学习。教师要做的很多,发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与学生个人的个性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切实的为提高学生物理成绩,培养物理学素养采取有效的措施。  【
【摘 要】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基本上教师拉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个
【摘 要】教育改革逐步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是当代主流,唯有争取课堂教学创新,利用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不再单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加之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有趣味性,让初中英语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让生活中有英语,英语中悟生活,利用有效学习,让初中英语教学换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有效教学 初中英文 课堂教学  引言: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我们常用的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一整堂
【摘 要】对于新课引入,教师应做好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予以迁移和转化,所作的教学设计要能充分暴露新旧知识的联系,使问题既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感到陌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在此基础上向新课作自然延伸,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又能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状态和新课的情境中来。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实效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课堂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