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也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但是,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为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任务繁重,地区经济和产业亟待转型升级。深入考察产业经济,对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特征非常重要,也为地方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价值。首先,为了体现地方产业结构和产业能耗特征,基于重庆市42部门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重庆市细分产业部门产值贡献、总能耗及单位能耗,合并和重新划分出15个产业部门。利用1997-2012年15部门要素投入数据,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各部门的劳动、资本和能源要素的价格弹性及其之间的MES替代弹性进行全面测算和深入分析,结论是:重庆地方经济劳动密集程度仍高,应提高有效资本投入及其效率,发展资本密集的优势产业;采取“扶农促移”的产业和经济政策,增加农业投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建筑业和轻纺工业等劳动力容纳能力强的产业部门;采取考虑部门能源利用特点的针对性产业发展政策。然后,考虑在样本考察期内,资本和能源投入均有所增加,在假设能源消耗与一个部门的产出水平、资产(产能)及其折旧情况和能源利用技术水平有关的前提下,采用放松假设的Koyck变换方法和含能耗AR(1)项的分布滞后回归模型,结合面板协整分析和分产业部门的OLS回归等计量方法,识别了固定资产投资对能耗影响的方向、期限成份和大小。研究认为:考察期内,重庆市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推动单位能耗增长,呈现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各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和能耗的关系及其变化,存在差异化特征。最后,提出应加强对冶金、建材、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等高耗能部门节能管理,如增加节能改造投资、加强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等。同时进一步挖掘电力、化工、交通运输和其他部门及其固定资产投资的现有节能潜力。此外,还提出:与产业部门特点相适应,修订现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有关规定。要素替代弹性是生产力研究的重要参数,对研究经济增长和要素配置很重要。识别重庆市各产业部门含能源在内的要素利用特征,加深了对重庆区域产业经济的理解,为要素结构的合理调整提供依据。要素配置的最终形成往往需要固定资产投资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化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优化要素投入结构。研究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可为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节约提供有益的参考。因此,本研究的成果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及其能源利用方面,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实证依据,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