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进专业社会工作是国家创新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中,借用香港“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模式是社会工作嵌入的主流途径。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凭借毗邻港澳便于引进社工发展经验的优势,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并出现了岗位购买和项目购买两大主流嵌入模式。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本研究基于对两个学校的比较,探索社会工作嵌入学校的路径规律。笔者选择了政府购买服务路径的两种不同模式的实践案例,分别是东莞HQ中学(岗位学校社工嵌入)和中山SY中学(项目学校社工嵌入)。文章介绍了两个案例的实施背景和嵌入模式,并从嵌入理论的五个概念(嵌入格局、主体、空间、过程和成效)对两个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嵌入的规律,为其它地区社会工作嵌入学校路径选择提供参考。文章通过对两种嵌入模式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岗位学校社工在稳定性方面优于项目社工,而项目学校社工在拓展空间的实效性方面优于岗位社工。在中国当前的体制背景下,政府主导、民间承办是社工发展的大方向,而选择岗位嵌入抑或项目嵌入,需要考虑几个条件:第一,在发展学校社工的初级阶段,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关键;第二,在具体组织形式方面,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对发展社会工作的关注度直接影响了嵌入路径的选择;第三,社会工作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人才是重要保障。文章还结合对嵌入路径分析五个维度的考虑,就适合选择项目嵌入、岗位嵌入以及二者同时嵌入三种选择的学校类型进行了归纳。笔者认为制度化的学校社会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培养合格或优秀的学校社会工作人才;二是,学校社会工作开拓相对固定的行动空间;三是,学校社会工作成为学校运转的一项重要制度。对此,笔者结合有关文献和实地调研总结,提出了促进社会工作嵌入学校的六点建议:其一,社工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区域统筹、机构参与,并打造学校社工晋升渠道和机制;其二,凝练具有社工专业元素的项目服务,把工作常规化,同时建立工作机制;其三,积极拓展学校社工行动空间,增加虚拟空间的嵌入,以及渗透社工理念方法等软性嵌入策略;其四,在一定时期内,岗位学校社工与项目学校社工二者同时存在,可以互相借鉴和促进社会工作在学校系统的嵌入和融合;其五、开展学校最为关心、家长社会最为关注的富有成效与影响力的特色工作项目,提高学校社工的社会认可度;其六,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尝试体制内生成,形成与岗位社工、项目社工三者间互相促进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