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南某矿区周边农田种植的蔬菜和对应耕作层土壤,因受到重金属和As污染,蔬菜中重金属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通过向受污染的蔬菜旱地施加组配固化剂“海泡石+石灰石(HS)”和“沸石+羟基磷灰石(FQ)”进行修复,在经改良修复的旱地上种植三种蔬菜(空心菜、辣椒和萝卜)。分析组配固化剂施加对土壤化学性质、重金属和As不同形态含量变化,蔬菜产量变化、蔬菜各部位重金属与As含量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组配固化剂会对土壤化学性质产生显著影响。土壤pH、CEC会随着组配固化剂添加量增加而升高,而土壤有机质(OM)含量则变化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三种蔬菜(空心菜、辣椒和萝卜)种植土壤的化学性质(pH、 CEC)与两种组配固化剂添加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的相关关系。(2)三种蔬菜(空心菜、辣椒和萝卜)种植的土壤中重金属和As交换态含量、有效态含量和TCLP浸出量都随着组配固化剂添加量增加而显著降低。施加固化剂HS的土壤,当添加量为8g.kg-1时,重金属Pb、Cd、Cu、Zn和As交换态含量降低最大分别为98.2%、96.3%、50.6%、95.9%和80.4%;有效态含量降低最大分别为87.6%、87.9%、90.8%、89.5%和57.3%;TCLP含量降低最大分别为87.3%、73.1%、60.5%、31.4%,对As浸出量影响不存在规律。对于施加固化剂FQ的土壤,当添加量为8g.kg-1时,土壤重金属Pb、Cd、 Cu、Zn和As交换态含量分别降低了98.5%、98.4%、56.3%、34.4%,As交换态变化没有规律;有效态含量分别降低了70.0%、63.0%、75.8%、61.2%和没有规律;TCLP含量分别降低了97.0%、55.2%、96.5%、45.9%,对As浸出量影响不存在规律。相关分析表明,两种组配固化剂(HS和FQ)处理土壤的pH值与土壤重金属和As交换态、有效态和TCLP浸出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的线性相关关系。(3)组配固化剂HS和FQ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蔬菜(空心菜、辣椒和萝卜)的生长,两种组配固化剂(HS和FQ)处理土壤后种植蔬菜的生物量增加的最大幅度分别为25.4%和26.0%,且两种情况下都是辣椒的生物量增加最大。(4)当两种固化剂添加量都为8g.kg-1时,随着组配固化剂HS添加量增加,三种蔬菜可食部位重金属和As含量都有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空心菜、辣椒和萝卜蔬菜中Pb含量分别降低了22.8%、97.6%、58.1%;Cd含量分别降低了51.8%、82.6%、26.8%;而固化剂FQ处理的土壤,空心菜可食部位Pb、Cd含量分别下降了72.9%、68.1%;辣椒可食部位Pb、Cd含量分别下降了91.2%、61.1%;而萝卜部位的Pb、Cd含量分别下降了42.7%、32.2%。蔬菜各部位中Pb、Cd、Zn和As含量与固化剂HS和FQ添加量之间存在着显著或者极显著的负的相关关系。组配固化剂添加量为8g.kg-1时,空心菜可食部位中Pb和Cd含量降低幅度最大,但仍然超过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值(GB2762-2012, Pb≤0.3mg.kg-1、 Cd≤0.2mg.kg-1);当固化剂添加量为8g.kg-1时,辣椒和萝卜可食部位重金属Pb、 Cd含量降低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值以内。综上所述,辣椒比空心菜和萝卜更适合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地方种植。从固化效果和经济适用角度考虑,选用组配固化剂HS来固定土壤中重金属和As较为合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态重金属和As含量与蔬菜各部位重金属和As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的正的线性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