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1212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信系统的发展,频谱资源愈发的紧张,而5G通信系统的出现与发展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5G通信频段主要有Sub 6G与毫米波频段,特别是毫米波频段有着丰富的频谱资源与高通信速率等优点,并且由于近几年硅基工艺的进步,能够满足毫米波电路的设计,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应用都是基于硅基工艺实现毫米波电路。低噪声放大器作为通信系统中接收机的第一个模块,起到了放大微弱信号并且抑制后级模块噪声的作用,所以其性能影响着整个接收机的噪声系数与灵敏度,是接收机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此,对硅基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进行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绪论部分对硅基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的研究背景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对低噪声放大器近年来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一定的总结与概述。在理论部分主要针对有源器件与无源器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在后续章节中对低噪声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传统结构与创新结构进行了介绍与原理分析。本文介绍的第一款26GHz低噪声放大器基于65-nm CMOS工艺进行设计与流片。该放大器由三级差分放大电路组成,前两级采用改进型的跨导增强结构以获得宽带低噪声系数;输出级采用中和电容结构用于弥补前两级增益的高频损失,达到宽带高增益的目的。最终的测试结果为:3dB带宽为23GHz到31GHz,带内功率增益S21大于20dB,带内S11<-10dB,S22<-6dB,NF<3.3dB,功耗为34m W。本文介绍的第二款5G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基于65-nm CMOS工艺进行设计与流片。该放大器采用单端结构,前两级采用源极退化电感结构并采用多谐振腔式输入匹配网络,以获得超宽带的低噪声系数;输出级采用折叠式跨导增强型共源共栅结构,通过该结构的高增益来弥补前两级放大器的高频损失,最终实现超宽带的增益曲线。最终的后仿结果为:峰值增益为21.6dB,3dB带宽为16-44.5GHz,1dB带宽为17-42GHz,在1dB带宽内S11<-10dB,S22<-8dB,NF<3.6dB,功耗为30m W。
其他文献
波束形成在雷达、无线通信、声纳、声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阵列网络的分布式协同波束形成这个较新的课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通过将分布式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到阵列网络中,能够相较于集中式信号处理技术,具有更加良好的扩展性、扩散性、稳健性等特性。本文以基于阵列网络的分布式波束形成算法为研究课题,从自适应组合系数、降秩技术、张量分解等方
具有蓝牙功能的便携式移动设备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延长其续航时间一直是业界设计热点。在整个蓝牙设备电路中,射频接收机前端电路是其中的重要模块,不仅是功能上,同时在整体功耗上也有不小的占比。所以,研究具有更高电流利用效率的低功耗射频接收机电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设计了一款面向蓝牙收发机应用的高效低中频接收机前端电路。整个射频前端电路由低噪声跨导放大器、混频器和具有镜像抑制能力
疼痛已被视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正常的疼痛有利于机体对伤害的警报和对健康的监控,而异常的疼痛将会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折磨和生活上的压力。近年来,针对疼痛的神经机制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疼痛信号在大脑相关回路中的处理过程仍待明晰。此外有研究表明,不同个体对于疼痛的感知存在差异。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疼痛等体感感受和耐受个体差异的产生仍缺乏较为科学的解释。因此,对疼痛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解码大脑对知
一直以来,分类和刻画有限图都是代数图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研究边传递亚循环图。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子图及商图理论,置换群和抽象群,单群分类定理,及群的因子分解理论。同时也对局部-拟本原图进行一定的讨论。亚循环图的概念首先由Alspach和Parsons (1982)提出。这类图具有mn个顶点,且有两个自同构ρ、τ,满足条件:ρ在mn个顶点作用半正则,并且具有n个轨道;τ循环置换ρ的n个轨
睡眠是生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探索其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作为重要的脑网络结构之一,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被认为与睡眠中意识水平密切相关。在传统研究中,人们采用普通图的方式,探索了DMN功能结构在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然而,普通图只描述了两个节点间的功能连接性,无法刻画多节点间的连接关系。为此,人们提出了超图相似网络来描述节点之间的高阶关系,其具有不丢失
癫痫(epilepsy)是一种以神经元异常放电为诱因的常见神经疾病。其中,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癫痫(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GTCS)属于癫痫中的一个常见亚型。患者大脑中广泛存在尖峰波和棘波,使用常规磁共振检测手段无法发现明显器质性变异,患病与家族遗传有关,对其病理机制仍未完全掌握。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了GTCS患者在皮层-皮层网络以及丘脑-皮层网络之间的
电磁信号三维可视化一直是电子战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电磁信号三维可视化有利于快速获取准确的电磁信息,做到制敌先机,对电子战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电磁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迫切需要一种电磁可视化方法,直观地展示电磁信息,辅助战场操作员做出快速决策和军事调配。本文对电磁信号可视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了混合传播模型,研究了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基于传播模型,分析了信号源已知与未知两种情况,分别完成了可视化仿真。最
社会网络作为非正式制度的体现,其重要性在战略决策者进行跨组织边界联系中日益凸显。随着社会网络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其逐渐渗透到经济学研究领域,拓展了对组织个体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对企业间联系也有着独到的解释。连锁董事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网络,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已经成为了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企业的现实影响不言而喻。不少学者对连锁董事网络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有了广泛讨论并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相对于国外学者对
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需用到随钻测井技术将井下的参数数据传输到地面上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得知井下的石油分布情况,以便石油的高效开采。现已有成熟的钻井泥浆脉冲传输技术应用在测井技术中,但这种技术的传输速率低、花费成本大。为提高传输速率,需研究新的随钻传输技术,由此,随钻电磁波传输技术被提出来。随钻电磁波传输系统是以低频信号为载波,经过调制和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且以电磁波的方式沿着钻杆信道传输到地面
油气集输管道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输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防患于未然并确保油气运输的安全性,需要及时有效地对管道进行隐患排查。本文针对油气集输管道缺陷检测的实际应用需求,基于电磁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相关理论研究,引入隧道磁电阻传感器与激励线圈共同构成涡流检测探头,研制了电磁涡流无损检测系统,采用正弦波激励的方式,实现了对低碳钢板试件缺陷的有效检测,为后续油气集输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