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九七”香港电影在“一国两制”的社会转型期,经历了本土生存语境的变化,理性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精神理念及思维方法,引发了香港电影的叙事美学从娱乐特质到人文特质的转变,“后九七”香港电影形成人文特质的叙事美学。这一时期的电影弘扬了香港本土文化与岭南艺术精神的生生不息的内在品格,传达了“后九七”香港电影导演为人类的自我救赎的神圣使命。本文通过对“后九七”香港电影的叙事美学的研究,期望可以为探询香港电影、内地电影、台湾电影与澳门电影在内的海峡两岸的中国电影,积极走向21世纪的发展与复兴之路提供启示意义。本文主体部分的理论分析与阐释并未局限于传统的文本解读方法,而是在解读、研究与阐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后九七”香港电影文本的基点之上,综合文化研究、文学叙事学、电影叙事学、美学、哲学、电影本体研究、产业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类型研究与作者研究等领域的开放式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1997年香港回归至今共十五年之余的具有代表性的港产影片的分析及论证,深入探寻与阐释“后九七”香港电影的叙事美学。本文第一章着重论述“后九七”香港电影叙事美学的嬗变。首先,探析“后九七”香港电影从娱乐特质到人文特质的转变。主要是从“前九七”香港电影的娱乐特质,以及“后九七”香港电影的人文特质两个方面论述。其次,结合好莱坞电影中的主导趣味性的渗透进行研究。这一节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第一,诠释好莱坞电影的普世意义的价值观;第二,探析“后九七”香港电影的叙事模式。最后探讨了科技因素影响下的艺术形式的拓展,这一节分别从自述无聚焦型叙事视角与固定内聚焦型叙事视角展开论述。本文第二章对“后九七”香港电影叙事美学的基本特征进行论述。首先,阐释“后九七”香港电影叙事的哲学化追求。结合世俗人生中人文主义者的精神哲思之美,以及灵魂超越中理想主义者的生命存在之思作具体分析。其次,探析“后九七”香港电影叙事的生活化诉求。结合现实生活镜像与乌托邦梦想的交相辉映,以及自我、他者与世界互动中的深度对话性进行分析。最后探寻“后九七”香港电影叙事的艺术性特征。结合视觉性奇观影像的消隐与人类文化的映现,以及传统文化精神与生存信仰构筑的人类文明进行阐释。本文第三章着重从“后九七”香港电影导演对本土化人文精神的重塑与复兴的角度,对“后九七”香港电影叙事美学的生成动因进行分析与阐述。首先,阐释“后九七”香港电影深度熔铸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人文精神。主要从儒家文化彰显的人文精神,以及佛教文化弘扬的人文精神两方面进行阐释,论证“后九七”香港电影叙事美学中现实维度的生成动因。其次,阐释“后九七”香港电影映现的本土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文化蕴蓄的人文精神。结合“后九七”香港电影的后现代性的本土转化,深入诠释“后九七”香港电影的建设维度的人文精神,论证“后九七”香港电影叙事美学中理想维度的生成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