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大豆进口国,国际贸易中作为需求大国,但是在进口大豆的定价权没有话语权。受美国大豆期货市场价格的制约以及中间贸易商所拥有的垄断势力影响,近年来,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受到外资企业的冲击愈加严重,大豆产业危机凸显。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借鉴及引申的方法,分析我国在大豆进口贸易中定价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并利用实习实践所得数据,建立相关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公司实际的操作来进行理论的应用分析,以便解决我国农产品中大豆贸易定价权缺失以及带来的生产过剩等问题。作者最后从企业,协会以及政府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第一章为引言,首先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及主要观点。笔者认为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以我国整体为研究对象,以微观层面企业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进口需求,垄断势力,压榨产能等方面缺乏更多,更新的研究。第二章以我国经历的大豆风波和产能过剩现象为切入点,引出我国进口大豆缺失定价权带来的影响。为了后文更好的进行论证,第三章将介绍世界范围内的大豆贸易现状,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压榨量以及消费量等影响大豆进口的贸易因素。主要从宏观层面来阐述大豆定价权相关问题。随后介绍了在大豆贸易中相关的豆农、中间贸易商和国内压榨企业的概况。在了解大豆贸易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之后,第四章详细分析了我国在大豆进口过程中是如何定价的,在此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有期货价格、升贴水和运费。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影响大豆定价的因素。为了更直观地阐述影响定价权所列出的几个影响因素,本文以作者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建立影响我国进口大豆定价的模型,定量分析这些因素对进口价格的权重以便为后文如何解决我国在定价上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在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影响定价的因素之后,第五章论述了引起我国定价权缺失的原因,主要从我国自身大豆产量、贸易商垄断、企业及政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第六章根据前文概括的影响因素分析,分别在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