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在校女大学生现况调查,分析女大学生中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现状及生长环境、月经情况、个性特征、心理等因素对经前期综合征的影响,探讨经前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相应的经前期综合征预防保健措施提供思路,同时为加强女大学生健康促进和心理卫生咨询与指导确定健康教育的重点。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山西职工医学院05级在校专科女大学生1004名,采用自行设计的经前期综合征问卷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式)及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现况调查。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妇科检查,对符合标准的983名受试对象,按照改进的诊断标准,分为经前期综合征组(病例组)和非经前期综合征组(对照组),先进行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分析,再进一步进行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004份,收回1004份,有效问卷983份,有效率97.91%。本次调查结果表明:(1)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率为55.65%(547/983),其中轻度68.74%、中度24.13%、重度7.13%。各症状中注意力不集中、抑郁、易激动、焦虑、腹胀、腹泻发生率较高;(2)家庭经济低收入组与高收入组间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长环境来源于城市者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来源于农村者,但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病例组中经期平均天数较对照组长,害怕月经来潮者、痛经患者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经多因素分析,痛经是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4)饮食习惯规律和饮食规律较差间、睡眠充足与睡眠较差间、坚持体育锻炼组和几乎不锻炼组间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与同学关系一般组与融洽组间、学习压力大组和学习无压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SCL—90分析显示: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因子病例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7)艾森克个性特点四个维度得分中,病例组E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的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间E、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影响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痛经、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为经前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女大学生中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达55.65%,但68.74%为轻度。精神症状的比例高于躯体症状。痛经、情绪不稳定、忧郁、焦虑为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