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药炮制、药性研究在化学物质基础、药效学方面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但是多以单味饮片作为研究对象,未能兼顾不同炮制品在复方配伍中与其它药味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2]。由于炮制、配伍前后物质基础变化的复杂性,因此在复方中研究炮制、配伍前后物质基础,药效变化更加符合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苓甘五味姜辛汤载于《金匮要略》,是临床治疗寒饮伏肺型哮喘的经典方剂,且以干姜为君。生姜长于解表散寒、止呕化痰;干姜善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炮姜可温经止血、温中止痛[3]。苓甘五味姜辛汤中姜炮制品选择的依据是什么?不同姜炮制品配伍后对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影响又究竟如何?采用符合中医药理论和思维的技术手段,在经典方剂中阐明姜炮制前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问题。目的:本实验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化学成分进行考察,以期找出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化学成分之间的差异;建立寒饮伏肺型哮喘模型,分析比较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对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物质、能量代谢指标的考察;结合谱效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炮制、配伍,对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物质、能量代谢指标的差异,找出治疗寒饮伏肺型哮喘的药效物质,为姜的炮制、配伍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苓甘五味姜辛汤水煎煮工艺的优化以甘草苷、甘草酸单铵盐、6-姜酚、五味子醇甲、细辛脂素、浸膏得率以及总酚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以及综合加权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优化出苓甘五味姜辛汤的水煎煮工艺,为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样品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2.生、干、炮姜配伍苓甘五味姜辛汤对化学成分的影响根据第一章优化出来的水煎煮工艺,分别制备10批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供试品,测定各自的UPLC图谱。将数据导入中国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分别得到10批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指纹图谱,处理谱图。比较10批供试品指纹图谱的检测结果。采用UPLC-Q-TOF-MS分析,炮制配伍前后整方成分群的变化,并结合Progenesis QI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所含化学成分。3.生、干、炮姜配伍苓甘五味姜辛汤,对寒饮伏肺型哮喘模型大鼠,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及谱效相关性考察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外加冰泳的方法,制备寒饮伏肺型哮喘模型大鼠。取正常大鼠8只,另取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桂龙咳喘宁胶囊),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组,每组8只。给药四周后,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变化情况,以及各组大鼠cAMP、cGMP、cAMP/cGMP、LA、PA、TG、TSH、TRH等变化情况。最后将质谱的分析结果和物质能量的考察指标进行谱效相关性分析,找出治疗寒饮伏肺型哮喘的潜在药效成分。结果:1苓甘五味姜辛汤水煎煮工艺的优化通过对总酚酸含量、浸膏得率、甘草苷含量、甘草酸单铵盐含量、6-姜酚含量、五味子醇甲含量、细辛脂素含量进行考察,采用综合加权法评分,最终优化出苓甘五味姜辛汤的水煎煮工艺。即12倍量的水,浸泡50min,煎煮40min,煎煮两次。2生、干、炮姜配伍苓甘五味姜辛汤对化学成分的影响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确定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的共有指纹峰分别为23、22、23个,并且不同复方中共有物质在含量上存在差别。相应的采用质谱软件共指认出44种成分,其中苓甘五味(生)姜辛汤指认出35种化学成分,苓甘五味(干)姜辛汤指认出35种化学成分,苓甘五味(炮)姜辛汤指认出34种化学成分。3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对寒饮伏肺型哮喘模型大鼠,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及谱效相关性考察正常组大鼠反应灵敏,正常饮食,毛发光泽;模型组大鼠表现则烦躁不安,四肢肿胀,唇周呈现发青状态,呼吸急促且毛发无光泽;苓甘五味(干/炮)姜辛汤组上述相应症状,较模型组大鼠相对减轻或者趋于正常;与模型组比较,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组的cAMP、cGMP、cAMP/cGMP、LA、PA、TG、TSH、TRH含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应的物质、能量代谢指标比较,苓甘五味(生)姜辛汤组与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谱效相关性分析更是指认出18种药效成分,其中主要包括3个皂苷类成分,4个姜酚类成分,5个木脂素类成分,5个黄酮类成分。结论:以经典方剂苓甘五味姜辛汤为研究对象,以生、干、炮姜分别组方苓甘五味姜辛汤,通过姜炮制-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对模型动物的能量代谢影响等角度,明确不同炮制品对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的影响,初步阐明姜的炮制-配伍机理。课题的研究结果,将为姜炮制品临床合理应用及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哮喘的机制等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