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作战仿真建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地攻击型无人机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作战效能评估研究也逐步升温。本文首先基于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作战过程的研究,构建了作战仿真系统,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然后研究了未来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对地攻击问题,建立了效能评估模型,内容包括:针对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的特点,分析了其对地攻击样式,研究了其对地攻击过程,即面向时效性目标、非时效性目标的打击方式;根据以往作战案例和未来作战环境,设定了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的典型作战剖面。其中,分析了高—高—高、高—低—高、低—低—低三种典型的作战剖面。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在野战防空条件下的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作战特点,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建立了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的作战仿真模型。内容包括:野战防空作战环境想定、攻防对抗仿真流程、主要对地攻击阶段的模型建立。通过分析对地攻击模型构建了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仿真系统。该系统可以仿真对地攻击型无人机对地攻击的全过程从而进行对地攻击的效能评估。通过对比同一条件下参数变化产生的不同仿真结果,分析得到一些初步结论:机载辅助防御系统比无人机自身RCS值更能提升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突防概率;合成孔径雷达比光学器材更能增强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的探测能力,识别库容量的越大越能提高无人机识别能力;空面导弹比精确制导炸弹毁伤能力更高。综合来看可以得知,对地攻击型无人机需要更好的战场感知能力、更丰富的自主智能能力、更强大的攻击能力,这些分别对无人机的全向雷达告警系统、辅助防御系统、识别库系统、机载雷达系统、机载武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机/无人机协同对地攻击是未来空对地打击的主要作战样式,如何评估其协同作战的效能是军地双方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首先根据完成对地攻击任务的4个环节建立了对地攻击的总概率模型;然后基于桥联模型建立了各个环节的概率模型;最后给出了一架有人机协同两架无人机对地攻击的算例,并对模型反算、协同与非协同对比以及多波次攻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验证了模型良好可用性和广泛适用性。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笔者的实验成果和查阅资料,首先就MTO烯烃分离技术进行了概述,然后基于节能减排的需求对MTO烯烃分离工艺的碱洗塔的注碱、脱丙烷塔整合和设备删减进行了模拟试验,最
专家库,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数据库技术在我国推广以来,各类型专家库的研究与应用也由此开展。我国专家库的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且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
本文在回顾传统隐喻理论的基础上 ,对隐喻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隐喻的本质和隐喻的理解作了重点讨论 ,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 ,虽然许多研究者讨论的都是隐喻 ,但他们
通过获取目标红外偏振信息,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红外探测技术的不足,从而大大增加可获取的被探测目标的信息量。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红外偏振探测技术能够显著地增强目标和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成为经济全球化最为显著的特征,由此导致中间品贸易大量出现,加工贸易广泛开展,产品的生产链和价值
高分子抗菌剂相对于传统的小分子抗菌剂有着很多优势,已成为抗菌剂发展的主要方向。高分子抗菌剂主要通过均聚、共聚或接枝的方式引入抗菌基团,实现抗菌基团在高分子链上的共
通过对欧洲及其邻近地区 MAGSAT 卫星黎明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1°×1°卫星磁异常网格值。本文使用冠谐分析方法,计算该地区卫星矢量磁异常(ΔX,ΔY,ΔZ)冠谐模型。球冠极点
随着司法改革逐步推进,审判中心地位确立后,社会各界对如何维护自身权益,保障司法公正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被更多人所关注。证人出庭被视为实现庭
近几年来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异军突起,引发了很多有关社会文化理论和主流二语认知理论之间关系的论争。我国有学者对这场论争进行了介绍和讨论,然而却鲜见对影响二语
随着我国养猪行业向工厂化、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模式的快速转变,传统的养猪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越来越多的农场选择使用液态饲喂自动化系统来养猪。使用液态饲喂自动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