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地攻击型无人机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作战效能评估研究也逐步升温。本文首先基于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作战过程的研究,构建了作战仿真系统,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然后研究了未来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对地攻击问题,建立了效能评估模型,内容包括:针对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的特点,分析了其对地攻击样式,研究了其对地攻击过程,即面向时效性目标、非时效性目标的打击方式;根据以往作战案例和未来作战环境,设定了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的典型作战剖面。其中,分析了高—高—高、高—低—高、低—低—低三种典型的作战剖面。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在野战防空条件下的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作战特点,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建立了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的作战仿真模型。内容包括:野战防空作战环境想定、攻防对抗仿真流程、主要对地攻击阶段的模型建立。通过分析对地攻击模型构建了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仿真系统。该系统可以仿真对地攻击型无人机对地攻击的全过程从而进行对地攻击的效能评估。通过对比同一条件下参数变化产生的不同仿真结果,分析得到一些初步结论:机载辅助防御系统比无人机自身RCS值更能提升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突防概率;合成孔径雷达比光学器材更能增强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的探测能力,识别库容量的越大越能提高无人机识别能力;空面导弹比精确制导炸弹毁伤能力更高。综合来看可以得知,对地攻击型无人机需要更好的战场感知能力、更丰富的自主智能能力、更强大的攻击能力,这些分别对无人机的全向雷达告警系统、辅助防御系统、识别库系统、机载雷达系统、机载武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机/无人机协同对地攻击是未来空对地打击的主要作战样式,如何评估其协同作战的效能是军地双方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首先根据完成对地攻击任务的4个环节建立了对地攻击的总概率模型;然后基于桥联模型建立了各个环节的概率模型;最后给出了一架有人机协同两架无人机对地攻击的算例,并对模型反算、协同与非协同对比以及多波次攻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验证了模型良好可用性和广泛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