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七十年代,信息化革命浪潮席卷全球,计算机信息技术迎来发展高潮。在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成为了最先进的生产力。电力企业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事业的急先锋,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成果,最先在电力行业中转化,有效促进了行业生产、管理能力的提升,为电力企业带来了更为可观的效益。从电力系统内部来看,无论是生产部门、管理部门,还是规划以及其它部门,都在积极地应用各种高新信息技术,这些技术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电力系统由不同的环节构成,配电网即为其中之一,它将电力资源输送到千家万户。该环节具有设备多且杂、用户数量大、用户分布广泛、地理环境多样化等特点。为满足配网需求各电力企业建立了多种多样的业务系统,然而这些业务系统的不同应用程序或者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并未真正实现。只有各系统共同遵循统一的标准来描述配网对象,才能实现高效率的数据交换和即插即用的应用程序。公共信息模型的出现为配网各系统的集成和开放奠定了基础。为此,基于公共信息模型对配电网建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通过认真阅读大量参考文献,明确了国内外目前配网信息化发展的状况,同时在详细描述了我国配电网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公共信息模型建立配电网模型的论点。结合国内外现阶段对公共信息模型的研究状况,指出基于公共信息模型建立配电网模型是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意义的。其次,深入研究了公共信息模型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公共信息模型的类的定义和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更好地对公共信息模型本身以及基于公共信息模型建立配电网模型进行创建、修改和维护,通过综合比较多种开发软件,最终选定了Enterprise Architect软件工具。然后,构建了基于CIM的配电网模型,主要包括配电网设备资产模型和配电网拓扑模型两部分。基于CIM的配电网设备资产模型,重点描述了变压器资产模型、线路资产模型和负荷资产模型。基于CIM的配电网设备拓扑模型,重点从拓扑模型算法、存储结构、接口设计、局部拓扑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以福建大城区35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为例,进行了拓扑建模验证分析。最后,结合面向对象的特点,设计了基于CIM的配电网数据库。提出了数据库设计思路和各种关系下的设计方法,以变压器资产模型、线路资产模型为例,论述了配电网资产设备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为了使本文构建的基于CIM的配电网模型更灵活、更合理,提出了一套逻辑严谨的模型扩展规则,并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发电为例,对模型扩展规则进行了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