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街头暗娼社会学、HIV/STD感染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2)了解街头暗娼流行病学和社会网络特征,分析其桥梁人群传播机制;(3)通过访谈了解该人群健康需求、态度,提出政策建议。方法:(1)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在台州市4个县(市、区)内招募289名街头暗娼和1597名一般暗娼进行横断面调查,分别采用统一的问卷对暗娼的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性病求医行为、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开展调查,并采血进行血清学检测。(2)统计方法:描述统计、卡方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1)接受调查的289名街头暗娼中,汉族占94.5%,外省占83.7%,已婚者占66.8%,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分别占53.3%和37.7%,平均年龄32.9±9.3岁,以20-39岁为主,占71.9%;来本地时间一年以上的占55.4%。调查的1597名一般暗娼中,汉族占93.3%,外省占15.3%,已婚者占47.7%,初中占60.4%,年龄以20-29岁组占59.7%;街头暗娼文化程度总体低于一般暗娼,年龄总体大于一般暗娼;街头暗娼首次性行为年龄19.5±2.4岁,每年平均工作日数为166.2天,平均月收入为2691.8±981.5元;每周客人数以1-5位为主,占41.2%,单次性交易价格以20-49元为主,占41.6%。(2)街头暗娼与配偶/固定性伴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比例为29.3%,明显低于与商业性伴和临时性伴的比例(78.4%和80.0%);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74.6%,高于一般暗娼的48.6%(P<0.01);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主要为预防疾病、客人坚持不用和自己不喜欢用,分别占69.2%、45.4%和18.3%;街头暗娼既往曾经吸毒比例为0.3%,一般暗娼的吸毒比例为0.8%,两者无统计学差异。(3)街头暗娼曾患性病主要为淋病(5.6%)、梅毒(4.8%),一般暗娼患性病较多的为梅毒(1.1%);街头暗娼诊治性病选择到综合医院、个体医生/诊所、药店买药的分别占53.8%、51.9%和25.0%;最近一年接受过预防服务的比例,街头暗娼(80.8%)低于一般暗娼(98.7%)(P<0.01);街头暗娼的防艾知识总体知识率为78.9%,略低于一般暗娟(80.8%)(P>O.05)。(4)街头暗娼血清HIV抗体阳性2人,并确认阳性,阳性率0.7%,一般暗娼未检出HIV阳性者;梅毒TPPA阳性率为15.2%,高于一般暗娼的3.0%(p<0.01);街头暗娼梅毒TRUST和TPPA双阳性率5.9%,高于一般暗娼的1.0%(p<0.01);街头暗娼和一般暗娼HCV阳性率分别为0.7%和0.1%,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街头暗娼HSV-2阳性率69.2%。(5)多因素分析显示: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的影响因素是入行年限、每年工作时间、知识知晓;TPPA试验阳性的影响因素是年龄、月收入;HSV-2阳性的影响因素是年龄和是否接受预防服务。结论:台州地区街头暗娼文化程度低、生活状况差,人群中危险行为及认知误区不容乐观,且预防服务覆盖面不够,存在不规范求医情况,提示亟需加强街头暗娼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减少高危行为,探索有效干预模式和方法,从而预防性传播疾病的蔓延尤其是HIV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