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原告范围研究——以行业协会为例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iu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在加速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贸易摩擦。自我国加入WTO之日起,对外贸易日益频繁,我国制造业等产业对外出口的优势加剧了其他国家或地区对我国频频采取了不合理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导致我国众多企业,乃至某个产业遭受重大损失。一方面,面对其他国家政府的不合理、不合法决定,我国应当向WTO寻求国际贸易行政救济;另一方面我国需要完善国内的国际贸易救济制度,赋予国内厂商获得国际贸易行政救济的更多权利。目前我国已有关于处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的三个规定,分别是《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审理反倾销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三个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虽然规定了解决国际贸易行政争端的某些主要制度,但是对于国际贸易行政诉讼的原告制度的规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行政诉讼案件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原告的范围的课题也具有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国际贸行政诉讼是我国加入议定书后的时代产物,目前国内研究的学者不多,并且多数学者仅仅对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制度宏观进行研究,对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原告范围并未进行深入分析,且对公共行政组织在国际贸易行政诉讼中能否成为原告的研究也较为缺乏。所以本文立足于我国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发展的态势,从现行的相关规定入手,以行业协会为例来分析公共行政组织能否成为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原告。最终得出结论:行业协会成为国际贸易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具有可行性,并对扩大我国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原告范围提出具体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作思路,层层推进,展开研究。本文从梳理现行规定入手,发现我国原告资格认定标准适用的范围过于狭窄,且没有明确规定行业协会的原告资格,随后并对之成因展开详细阐述,一方面是由于行业协会自身发展的不健全,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原告资格标准的狭义解释学说和行政审判基准认定时的多余担忧,导致了行业协会不具备原告资格。之后,得出扩大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原告范围的三条基本思路:做到与入世要求相符;借鉴美国的原告范围规定;修正我国行政诉讼法中有关的认定标准。最终以指导案例,专项性司法解释,修正行政诉讼法,三种具体的方式确定我国行业协会的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当今国际贸易迅速的发展态势,要求了我国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原告范围必须作出适度调整以适应发展需求。行政法治的国际化要求更多行政相对人有资格享有起诉的权利。所以,增加行业协会扩大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原告范围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扩大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原告范围确立行业协会原告资格的目标最终实现,不仅有利于保证受损的相对人的权益保护,还能实现公平有序的国际贸易秩序。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已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其覆盖面也在不断的扩展,基本实现全国范围的覆盖。在我国农村地区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保障国家公民人身健康权的重要制度,尤其在农村地区,能够充分保障农民的生命健康,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的稳
按照权利和义务的分类,受教育权首先是一项宪法权利。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反垄断法被誉为“自由企业的大宪章”、“经济宪法”,自美国《谢尔曼法》颁布以来已经有 100 多年的历史。在美国、德国、欧盟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建立的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限制竞争问题变得愈加严重。由于跨国限制竞争行为的全球性特点以及非多边解决方式的种种不足,对跨国限制竞争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多边的途径。发展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私募基金,它是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新的金融现象。而我国私募基金目前尚处于“灰色地带”,大多隐藏在地下,由市场选择和和保障,逃避着监管
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国外先进的法学理论和制度设计越来越为我们所认识,并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意义。在程序正义理论的指引下,民事证据制度日趋完善,益发体现对程序正义的追求。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