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自杀意念、自杀态度现状及教育对策——基于对江西省南昌市区高中生的调查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zh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中,自杀是人类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2000年,自杀在美国是15~19岁组的第3位致死原因。1995-1999年中,在15~34岁中国青少年人群死因中,自杀是首位重要死亡原因。我国高中生正处于15~18岁间,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急剧不平衡性使其承受着由成长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其处于一种“边缘人”的不稳定状态,因此,高中生属于自杀高危人群,对其进行有效的自杀危机预防显得极其必要。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论述了自杀、自杀意念、自杀态度的概念。第二章分析了江西省南昌市区高中生自杀意念、自杀态度现状的调查。第三章分析了高中生自杀的动机及影响因素。第四章提出了高中生自杀问题的教育对策。 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326名高中生中,自杀意念发生率为9.20%,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对自杀者家属、对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的分别占12.27%、64.72%、67.18%、27.30%,既有自杀意念又对自杀者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态度的占7.36%,自杀意念者不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可见,高中生自杀意念出现率较高,自杀态度呈负面性比列较大,提出并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迫在眉睫。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强调“理解”的作用,“理解”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环节,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深刻理解知识,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进行知识的灵活迁移与应用,
学科经验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传统的学科教学为迎合升学率只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察,忽视了学生的学科活动过程,导致学生不能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模式在世界各国范围内不断兴起,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大热点。在我国,许多中小学校都对此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尝试,然而经调研发现其教学效果却不
心理账户是经济学的一种比喻,有效地描述和概括了人们经济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如投资,储蓄以及日常消费等。心理账户是指个体对经济行为的一系列编码、分类、预期以及评估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