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科学理论形成的探索历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生产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发展一国软实力的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题中之义。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在“双百”方针为指导,取得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成功,并形成了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但是,后来由于“左”的整齐划一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的文化建设陷入低潮。改革开放后,在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新的艰辛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契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努力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征程,初步形成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科学理论。它是贯彻实施“双百”方针、“两为”方向、“三贴近”的生动实践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指南,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由之路。本课题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以理论与实践、比较与分析、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视角对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践历程的科学探析。第一章进行核心概念阐释;第二章、第三章,从理论史上探索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理论渊源,这是本论文研究的逻辑展开;第四章,从实践角度上考察了我国建国以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实践过程,并阐述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科学理论形成的过程,这是本论文的逻辑深入;第五章、第六章,从深层次阐释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科学理论形成的意义,并进一步探索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科学理论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保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性质和方向;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认真处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范畴内的几组关系,使之不断走向繁荣昌盛,这也是本论文的逻辑和主旨所在。
其他文献
我国《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1月1日施行以来,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和展现出来。其中,由于没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许多案件的受害人仅仅能依据《国家赔偿法》获得直接物质损失的赔偿,精神损害却得不到丝毫的抚慰,这使得《国家赔偿法》的处境甚为尴尬。我国的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目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国家侵权精神损害的物质赔偿方面,更是一片空白。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与否,反映着一个国家
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即人口因素会对经济增长的形态、方式和速度产生影响,同时经济增长的结果也会影响人口增长的速度和人口转变过程。中国利用二十多
繁荣电视文艺,离不开强有力的行政杠杆、组织推动和制度保障。“十三五”战略机遇期,电视文艺应继续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依靠广大电视工作者,以创新为动力,以创作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