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城市整体上处于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城市功能结构优化起到关键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工业用地布局方式的分析,探讨当前我国总体规划阶段工业用地布局存在的问题——布局过度集中,主要体现在人口小于100万人的大中城市①。过度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用地几乎全部集中在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内;二是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在多数城市中只有一处或两处。工业用地过度集中布局导致了职住空间的分离,增加了通勤交通量,恶化了城市交通,有悖于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城市发展原则,不适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可知过度集中布局的原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多数规划师受“功能分区”思想影响,认为工业用地应集中布局;(2)城乡规划的相关法规缺少对工业用地规划布局的针对性指导,新国标中工业用地分类的空间指向性不强;(3)“退城进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相关政策引导;(4)产业集聚效益等经济学因素的诱导。针对问题,从城乡规划的角度,笔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探讨工业用地分类方法。工业用地分类是工业用地规划布局的基础,通过对1991年版和2011年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评析和思考,笔者依据外部性将工业用地划分成非污染型工业用地和污染型工业用地,污染型工业用地进一步又分成空气污染型、水污染型、噪声污染型、废渣污染型和特殊污染型五类工业用地。其次,依据新的工业用地分类,选择各类工业用地的空间区位。最后,在工业用地空间区位选择的基础上,以有机分散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为指导,在城市中形成集中布局与相对分散的工业用地布局方式,缓解过度集中给城市造成的交通压力,以提高城市整体运营效率,达到城市居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和生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