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取证技术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hlexc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它直接危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正常秩序。现有的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多着眼于防犯入侵,而对入侵取证的问题研究甚少。然而,计算机取证技术的研究对于打击计算机犯罪、追踪入侵、修补安全漏洞、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网络入侵的计算机取证技术,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简单介绍了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介绍了数字证据的概念、数字证据的特点及来源,计算机取证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以及计算机取证的步骤。 第三章对Windows平台网络封包截获机制和实现方式进行详尽的探讨,分析用户层和核心层两种封包捕获方式的优缺点,并介绍了N-DIS和Winpcap开发包。 第四章介绍了两种入侵取证的分析技术:模式匹配和协议分析。主要分析了BF、KMP、BM这几种模式匹配算法,详细分析了以太网、TCP/IP协议的帧格式。 第五章提出一个计算机取证系统的设计模型并对相关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利用Winpcap开发包编写包捕获程序以获取网络数据包;采用SSL协议实现数字证据的安全认证传输;提出一个数字证据保存方案,即采用散列函数验证证据的完整性、用数字签名验证证据的采集者身份、用时间戳确定证据的采集时间,全方位的防止修改、伪造证据;提出了对所捕获的数据先进行协议分析,再对具体的协议采用模式匹配的方法设计相关的分析引擎,再把攻击特征库进行细分,使每个小攻击特征库对应每一种协议的攻击,这样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第六章具体实现了网络数据获取模块和协议分析模块。实验结果表明,网络数据获取模块能捕获到网络底层的封包,而协议分析模块能正确解码以太网、ARP、IP、ICMP、TCP和UDP多种网络协议。 本论文的创新点是设计一个基于主机和网络的动态的计算机取证模型;设计一个基于Windows平台的高效包捕获程序,并在获取网络封包的基础上,采用协议分析和模式匹配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数字证据进行分析以提取入侵证据。
其他文献
本文依据RS码的编译码原理,设计了数字视频传输系统中信道外编码的编译码模块,对其纠错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然后,对TPC码的编码原理和PYNDIAH的软输入软输出译码算法进行了详
传统的TCP协议主要是针对可靠信道所进行研究设计的,在有线网络中它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然而,在Ad-hoc网络中,TCP协议会因丢包率上升而出现性能下降的问题。为此,研究者从链
HTTP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据统计,目前Web流量已占互联网整体流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应用范畴更遍及信息社会的所有层面。Web服务器的QoS控制于是成为很有价值的研究
应急领域案例数据目前存在于各个部门的应急指挥系统和互联网上,这些数据异构,存储方式不同。如何将这些应急信息系统中的案例库全部统一起来,用一个元数据模板进行定义,用一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作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使得这个时代具有资源共享性和信息传播性的特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网络在为人们认识世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有害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是由能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交换数据的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能收集大量信息,具有数据处理、收集和
在移动计算环境中,应用所面临的网络环境和系统所能提供的资源往往存在着难以预测的变化。为了使移动应用能够适应移动计算环境中的上下文变化,并且对快速开发移动应用提供支持
本文对目前CRM项目开发中所采用的一些关键的IT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采用J2EE组件技术,解决了系统的重用性和可维护性问题。采用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技术,使整个系统具有分析决
本课题分析了校园网资源管理的需求,提出将网格资源管理系统引入到校园网中以期解决校园网内“资源饥饿”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网格技术及其目前在国际国内的使用现状,并对国
企业为取得市场生存和竞争的优势,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需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组织模型和业务流程。工作流管理系统是实现计算机辅助协同工作的工具,能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