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人类粪便标本中提取钩虫卵DNA利用套式PCR技术对寄生人粪的主要钩虫卵进行分类鉴定,探索通过从人类粪便中对钩虫进行分类鉴定与诊断的新方法。内容与方法:实验分为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两部分,现场工作主要是收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和勐海县多所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法对每份粪便样本进行“一粪三检”,经镜检确定寄生虫虫卵类型并且对各种虫卵分别进行计数,选取镜检含钩虫卵的39份粪便样本作为阳性样本和选21份不含钩虫卵(部分包含蛔虫)以及不含任何虫卵的粪便样本作为阴性对照样本。将样本置于95%的乙醇中于4℃冰箱保存准备下一步检测;实验室中将收集的标本采用用套式PCR扩增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目的基因,测序并进一步BLAST比对,确定钩虫种类;以此PRC产物片段为标志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判定阳性,即鉴定虫种。结果:经套式PCR扩增,通过BLAST比对,DNA序列与美洲钩虫核糖体基因的相似率均在99%,有1份样本与锡兰钩虫核糖体基因的相似率均在99%,即鉴定为美洲钩虫和犬钩虫。其检测敏感性92.31%(36/39),特异性33.33%(7/21);镜检和套式PCR检测结果经X2检验,X2=4.747,P=0.029,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套式PCR检出率(50/60)高于镜检(39/60)。结论:本实验建立了利用套式PCR对粪便中钩虫卵进行分型鉴定和检测的实验方法,并其检出率较改良加藤厚涂片镜检法高,为实现通过粪检对多种钩虫进行快速鉴别诊断奠定了初步的实验基础。本次研究在云南首次发现了锡兰钩虫(犬钩虫)的感染病例,提示云南钩虫病流行存在人畜共患的风险,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