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功能衰竭(liver failure)简称肝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是在HBV导致的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各种致病因素触发机体免疫产生的过度炎症、凝血及削弱的纤溶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其中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又称为脓毒症(sepsis),是导致危重病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肝硬化、肝衰竭等重症肝病患者感染率高,可诱发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而降低患者生存率。近年发现SIRS/sepsis参与了ACLF病情的演进。对我国HBV-ACLF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特点和SIRS等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和结局分析,疾病早期准确、客观地判断患者预后,积极探索、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成为HBV-ACLF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目的:1、系统了解HBV-ACLF的临床特点、对预后判断有价值的临床指标,研究CLIF-SOFA评分、MELD评分对HBV-ACLF及不同基础疾病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2、探讨SIRS在HBV-ACLF患者中的发病情况,其对病情的影响以及CLIF-SOFA评分、MELD评分对HBV-ACLF合并SIRS患者预后评估价值。3、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治疗HBV-ACLF的疗效进行评价,从SIRS方面探寻中医治疗HBV-ACLF可能的机理。研究方法:1、收集160例HBV-ACLF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发病诱因、疾病分期)、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进行描述性分析,总结HBV-ACLF患者的发病特点;比较不同基础疾病(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的比较;总结分析HBV-ACLF不同预后患者的疾病特征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研究CLIF-SOFA评分、MELD评分对HBV-ACLF及不同基础疾病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2、研究HBV-ACLF患者SIRS总体发生率;按照SIRS诊断标准将HBV-ACLF患者分为SIRS组与非SIRS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疾病分期、基础疾病、诱因)、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和空腹血糖)、血清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IL-6、IL-10、IL-17)以及病情转归的差异;研究CLIF-SOFA评分、MELD评分对HBV-ACLF合并SIR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3、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治疗,治疗8周,随访至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和随访至12周时的病死率、实验室检查、中医证候积分、CLIF-SOFA评分、MELD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合并SIRS情况。结果:1、HBV-ACLF诱发因素以不明诱因和抗病毒治疗相关因素为主158例患者中基础疾病为慢性乙型肝炎者多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发病时处于ACLF中晚期的较多,无肝硬化基础的患者发病时处于ACLF早期的较多;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较无肝硬化基础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且基线PTA明显低于无肝硬化基础的患者,基线INR明显高于无肝硬化基础的患者。2、158例HBV-ACLF患者12周累计死亡38例。影响HBV-ACLF预后的因素较多,包括ACLF分期、基础疾病、并发症等。TBIL、PTA、INR的动态变化,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肝细胞炎症及坏死的程度。通过动态观察TBIL、PTA、INR的变化趋势,可以初步判断HBV-ACLF患者的预后。CLIF-SOFA评分与MELD评分对于HBV-ACLF患者的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对于基础疾病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MELD评分对于预后的预测性较好,对于基础疾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CLIF-SOFA评分对于预后的预测性较好。3、158例HBV-ACLF患者中有72例发生SIRS,其发生率为45.6%;SIRS组患者和非SIRS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基础疾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SIRS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ACLF中期及晚期患者SIRS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患者;HBV-ACLF合并SIRS的主要原因为感染,感染部位以腹腔为主;其次为消化道出血、其他诱因;SIRS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大于非SIRS组;按出现的频率高低依次为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SIRS组的TBIL、Cr、INR高于非SIRS组,且TBIL、Cr、INR随着SIRS积分的升高而增大;SIRS组的PTA低于非SIRS组,且PTA随着SIRS积分的升高而逐渐下降;SIRS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高于非SIRS组,其中以低钠血症最为常见;SIRS组Na明显低于非SIRS组;两组患者的ALT、K、CL、BG均无明显差异;HBV-ACLF患者SIRS组TNF-α、IL-6、IL-10、IL-17明显高于非SIRS组;两组的IFN-Y、IL-4无明显差异;SIRS组CLIF-SOFA评分、MELD评分均明显高于非SIRS组,且SIRS积分越高,CLIF-SOFA评分、MELD评分越高。SIRS组累计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非SIRS组。CLIF-SOFA评分、MELD评分对HBV-ACLF合并SIRS患者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且CLIF-SOFA评分对HBV-ACLF合并SIRS患者的预后预测性高于MELD评分。4、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的中药干预治疗可降低HBV-ACLF患者的病死率;对降低HBV-ACLF患者TBIL作用明显,但对改善PTA、ALT效果不明显;可明显改善HBV-ACLF患者的自觉症状;可明显减少HBV-ACLF患者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但对减少腹水、电解质紊乱、原发性腹膜炎、其他感染、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作用;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CLIF-SOFA评分、MELD评分,其降低HBV-ACLF的病死率的机制可能与减少SIRS的发生率有关。结论:1、HBV-ACLF诱因以不明诱因和抗病毒治疗相关因素为主;基础疾病为慢性乙型肝炎者多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发病时处于ACLF中晚期的多,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大,且凝血功能相对较差。2、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包括ACLF分期、基础疾病、并发症等。CLIF-SOFA评分与MELD评分对于HBV-ACLF患者的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对于基础疾病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MELD评分对于预后的预测性较好,对于基础疾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CLIF-SOFA评分对于预后的预测性较好。3、HBV-ACLF合并SIRS的主要原因为感染,感染部位以腹腔为主;有肝硬化基础及ACLF中期及晚期的患者SIRS发生率较高;HBV-ACLF患者一旦合并SIRS,可使肝损伤加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CLIF-SOFA评分、MELD评分以及患者的死亡率急剧增加,且SIRS积分越高,CLIF-SOFA评分、MELD评分越高;细胞因子TNF-α、IL-6、IL-10、IL-17可能在HBV-ACLF合并SIRS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CLIF-SOFA评分、MELD评分对HBV-ACLF合并SIRS患者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且CLIF-SOFA评分对HBV-ACLF合并SIRS患者的预后预测性高于MELD评分。4、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的中药干预治疗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对降低HBV-ACLF患者TBIL作用明显;可明显改善HBV-ACLF患者的自觉症状;可明显减少HBV-ACLF患者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CLIF-SOFA评分、MELD评分,其降低HBV-ACLF的病死率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减少SIRS的发生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