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下半叶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转向”,原文本的终极意义受到质疑,在这一背景下,将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原理运用到翻译研究领域可谓水到渠成。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享有极高的文学艺术魅力。诗歌更是成为该小说的的精髓,诗、词、曲、赋一应俱全,表现形式错落有致。因此,对红楼梦中诗歌翻译的分析具有较高的说服力和普适性。本文通过运用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原理中理解的历史性和视域融合等观点分析霍克斯译本中的诗歌翻译,试图论证霍译本之所以能够取得相对的成功在于译者霍克斯本身所带有的合理性偏见。在从哲学阐释学探索霍克斯译本成功原因的同时,本文还希望能够进一步促使对中国典籍英译的探索跳出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之争,为中国文学典籍的英译提供一些值得借鉴参考的观点。本文在第一章分别简要梳理了前人对《红楼梦》中的诗歌翻译和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与翻译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和分析。在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即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思想,详细解释了其思想中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以及效果历史等观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思想和翻译研究的关系。第三章是本文的主要部分。在这一节里,首先对霍克斯和《红楼梦》做了简略的介绍。该章的第二节分别利用了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效果历史等观点分析了译者霍克斯阐释以及翻译原文本的过程。最后一章对本文可能具有的研究参考价值及其局限性做了简单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