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逍遥散加减方、针刀疗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探究逍遥散加减方、针刀疗法在治疗本病上的优势,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达到临床推广。方法:按1:1:1的比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肝郁脾虚血瘀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A组予中药(即逍遥散加减方: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5g、茯苓log、白术10g、大枣10g、生甘草6g、生姜5片、党参10g、郁金15g、鸡血藤30g、丹参30g、香附15g、川芎10g)内服治疗,水煎取汁200m1,每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B组予针刀治疗,穴位选择:穴取阿是穴、肩贞、肩髑、阳陵泉、阴陵泉、曲池、小海,每次取穴2-4个,每7天治疗1次;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0.1g,qn。1个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3天后、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及停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VAS疼痛指数、压痛点数等指标变化情况。根据治疗3天后、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及停药4周后的指标情况与治疗前相比较来评定临床疗效。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被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按中医证候疗效评估,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A组在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100%;治疗B组在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85%。三组的总有效率相比较:经X2检验:,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三组的近期总疗效相当(P>0.05),提示三种治法治疗FMS均有效。而三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VAS疼痛指数、压痛点数积分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各症状评分方面比较:三组在改善VAS疼痛指数、压痛点数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效果均明显(P<0.05),也说明三种治法治疗FMS均有效。治疗A组改善中医各症状效果均明显(P<0.05);治疗B组在改善肝郁血瘀的证候疼痛、压痛、胃脘胀痛、胁肋刺痛及情绪、睡眠等方面效果明显(P<0.05),而在改善脾虚的证候纳呆乏力、便溏不爽及舌脉象等方面效果不明显(P>0.05);对照组在改善疼痛、压痛、情绪及睡眠方面效果明显(P<0.05),而对改善肝郁脾虚血瘀证候纳呆乏力、便溏不爽、胃脘胀痛及胁肋刺痛及舌脉象等方面效果不明显(P>0.05)。②在停药4周后对三组随访,两组停药4周后远期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A组的总有效率为70%;治疗B组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0%。治疗A组和治疗B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治疗A组和治疗B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A组和治疗B组疗效相当(P>0.05)。在改善VAS疼痛指数及压痛点积分方面,治疗A组和治疗B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A组和治疗B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三种治疗方法对治疗FMS都有效。但逍遥散加减方和针刀疗法对于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FMS患者的效果要优于西药曲马多缓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