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世界各国已把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化社会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数字图书馆的关键技术不断得到解决和应用,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热潮。我国启动和开展了许多大规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建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数字图书馆。然而,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水平距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如何在分布、异构、海量的信息环境下,利用成熟、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和计算机技术建设先进的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分四部分,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做了深入的探讨。第一部分,对数字图书馆进行概要性地分析,给出了数字图书馆的内涵界定,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的特征,并说明了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功能。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以生动的实例分析了国内外省市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指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总结了我国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从实际出发,分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馆的具体建设和实施方法。第四部分从理论出发,提出了基本建设方针,并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在同一个省(市)内的图书馆有着许多共通的特点,其办馆思想、文献购置、技术设备、服务内容、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比较接近,容易取得共识,最有条件也最应该进行相互合作。我国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 47<WP=52>馆的建设目标是打破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的行业界限,发挥地域优势,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互通和共建共享。目前,我国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还比较落后,存在许多问题。文中对此做出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归结如下:1.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严重;2.自动化、网络化发展不均衡,造成资源共享的巨大障碍;3.特色资源和学科导航建设流于表面,深度、广度不够;4.缺乏法律保障、版权问题未能获得妥善解决;5.缺乏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高素质人才;6.数字化图书馆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程度低;7.网站维护缺乏后续管理,更新速度慢;8.标准化程度低,规范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馆是基于分布式环境的数字图书馆。其数字资源由多家协作单位在分布式系统支持下共同加工制作完成,种类繁多,包括国内外引进数据库、本馆书刊馆藏目录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等;其用户群既有高校师生也有社会读者,不同读者享有不同的访问权限。由此,我们确立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一个开放式、综合性的个性化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集中化管理、分布式整合和个性化服务,从而形成网上统一的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服务机制。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工程建设角度出发,针对需求分析、栏目划分、关键技术选择、网站建设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建设的实施过程。需求分析是建设的关键,在此阶段要确立系统设计目标、系统体系结构,并围绕用户需求进行角色定义,确定系统功能和主要流程;关键技术的选择关系到建设成败,只有选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才能使建成的数字图书馆处于领先水平;而栏目划分和网站建设,则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系统与用户交流的窗口。这 48<WP=53>四个方面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但是,这个实施过程是我们忽略资金、网络环境、国家政策等诸多客观因素,提出的理想状态下我国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模式研究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文中给出了具体的建设对策。以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馆的系统设计目标为指导,结合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以及国外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思路:以本区域的各成员馆为依托,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数字图书馆技术,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逐步开展工程实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馆。本文经过对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的分析和对比,找出了我国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和不足,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发展对策,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进行指导,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省市级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