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前瞻性设计,统计了2006-2007全国CBA、WCBA联赛运动员的各种创伤患病率,探讨创伤病因,分析不同治疗创伤的方法和疗效,并提出预防措施,为积极有效地做好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防治工作,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率,为CBA、WCBA联赛提供指导性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2006-2007赛季全国CBA、WCBA联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男女篮共367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男性211名,女性156名。在联赛开始前与各队队医制定研究协议,说明研究意义,制定检查流程、诊断标准、数据记录方式。设计《2006-2007年全国男女篮职业联赛运动员伤病调查表》,并记录损伤后的治疗策略,统计治疗效果。结果在6个月的赛程中,367名男女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者267名,共384人次,患病率72.75%,其中男性74.41%,女性70.51%。共查出85种运动损伤,腰肌损伤占第一位(为12.30%),踝关节韧带损伤占第二位(9.42%),膝关节内外半月板损伤占第三位(8.64%)。创伤以23-26岁为高发年龄段,创伤项目主要为比赛中(占53.9%),受伤地点以赛场为主(占55.8%),、比赛中以误伤为主(占20.94%)、训练中以训练量大受伤为主(占9.16%),受伤的身体因素主要是疲劳(占19.90%),受伤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主要为急躁(占5.50%),损伤性质主要为急性损伤(占35.08%)。共治疗712人次,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主要包括推拿按摩、针灸、电针、拔罐、冷热、中药、局封疗法等。整体治疗效果以手法+电针+TDP联合治疗效果最佳。其中对腰肌损伤联合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手法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7%,62.5%,p<0.05)。结论1、篮球运动员常见病、多发病的前三位是:腰肌损伤、患病率为(12.30%),第二位是踝关节韧带损伤,患病率为(9.42%),第三位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病率(8.64%)。2、篮球运动是剧烈对抗性集体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好发部位,膝部损伤为首位(占34.55%),第二位是腰部损伤(占21.2%),第三位是踝部损伤(占16.75%)。3、加强腰部、膝关节、踝关节的力量练习,以减少在剧烈比赛中损伤,同时在训练之后,要及时作整理活动,是解除机体疲劳手段之一。4、手法+电针+TDP对腰肌损伤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但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采用手法+电针+TDP联合治疗与单纯手法治疗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5、在训练中加强义务监督,预防运动损伤,有伤要及时治疗,并且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减少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