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结合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重点项目《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枢纽区右岸(引水发电和泄洪建筑物进口、开关站、高线混凝土系统及猴子坡)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研究》,对进水口处的块状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以下研究成果: (1) 在总结前人对块状岩质边坡破坏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块状岩质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即:平面破坏和楔体破坏。同时分析既有地质资料,认为锦屏右岸进水口边坡的主要破坏模式为楔体破坏。 (2) 对于楔体破坏,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就是赤平投影法。本文拟采用等面投影的方法将地质资料表征在赤平投影图上,并利用改进的Markland法对赤平投影图进行分析,判断边坡可能的失稳模式。这种定性分析可以减少干扰,提高楔体稳定分析的效率。 (3) 在楔体稳定分析方面,最有名的就是Hoek理论,它采用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对空间三维力进行分解,得到楔体的下滑力和抗滑力,从而求解其安全系数。但是由于锦屏一级水电站位于地震活动活跃的西南山区,因此不得不考虑地震力对楔体稳定的影响,遗憾的是Hoek理论里面没有考虑地震作用力,所以需要对其做一定的修正。本文将采用规范常用的计算地震作用力的方法计算地震力的大小,然后采用Hoek理论中的原理,对地震力进行分解、投影,再合成到总的下滑力和抗滑力当中去,从而得到一个考虑了地震作用的修正Hoek公式,用于计算边坡楔形体的稳定性。 (4) 预应力锚索作为边坡支护的常用措施,在工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锚索设计中,比较关键的两个问题就是锚索锚固力的确定和锚固段长度的计算。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重点讨论了锚固段穿越不同岩性的岩体情况下,锚孔壁对砂浆的极限剪应力t与总锚固段长度之间的关系。算例计算表明,锚固段穿越不同岩性岩体情况下的总长度要大于锚固在单一的岩层中,但锚索的总长度要短于后者,所以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