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作常常引起土传病害频发,严重限制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如何通过综合手段防控土传病害、对维持土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当季采用熏蒸联合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有效修复高发病土壤微生物区系,对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显著,然而我们对修复效果的持续性知之甚少。同时,熏蒸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很强的恢复力,土壤微生物群落重建的过程也是恢复的过程。本研究以西瓜连作土传枯萎病为研究对象,将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进行结合,研究熏蒸联合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与持续性;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究棉隆熏蒸后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恢复动态,以及生物有机肥和菌剂的施用对熏蒸后土壤微生物区系恢复过程的影响,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季熏蒸联合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三季防控率均在60%以上,平均增产68%,可有效防控枯萎病、提高西瓜产量。仅熏蒸、仅施用普通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的对枯萎病的平均防控率分别为9.3%、21%和35%。从当季熏蒸联合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持续性来看,当季防病增产效果显著,而后两季中防病增产效果依次下降。2.田间试验中对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监测结果显示,棉隆熏蒸迅速降低了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真菌受熏蒸抑制显著,尤其是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细菌受熏蒸影响较小,数量下降1个数量级左右。熏蒸后施入生物有机肥,有效降低了病原菌的恢复速率,提高了芽孢杆菌的数量,有助于对西瓜土传病害的防控。3.室内培养试验表明,棉隆熏蒸对尖孢镰刀菌抑制显著,经过常量熏蒸和倍量熏蒸处理分别下降了 4个数量级和6个数量级,熏蒸后的65天中数量维持在102 cfug-1以内,恢复速率极低。棉隆熏蒸对土壤真菌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细菌,在65天的恢复中,细菌数量在后期表现出激活效应,而真菌数量一直处于被抑制状态。土壤细菌数量熏蒸后下降了 1个数量级,第31天恢复至初始水平,第41-65天中倍量熏蒸对细菌的激活率高于常量熏蒸。真菌数量经过常量、倍量熏蒸分别降低了 5.5个数量级和6个数量级,且在熏蒸后的65天中抑制率均在85%以上。4.土壤细菌群落受熏蒸影响显著,熏蒸剂剂量越大对其影响越大。熏蒸后,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核心微生物组成比例显著改变,酸杆菌门、浮霉菌门相对丰度下调,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的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迅速提升。在65天恢复中,群落随时间不断趋向初始群落恢复,但群落结构依然与初始群落差异较大。5.施用生物有机肥和菌剂调控熏蒸后的微生物恢复中,生物有机肥和菌剂的添加对细菌数量的恢复起到激活作用,尤其是芽孢杆菌数量,并抑制了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回升。熏蒸后,生物有机肥施加时间越早越有利于功能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定殖和细菌数量的提升,在第10天施加则有利于木霉4742的定殖和真菌数量的提升。后期追施功能菌菌剂可进一步提升功能菌数量。综上所述,在田间采用棉隆熏蒸联合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有效降低枯萎病发病率,提高产量;后一季不再熏蒸仅施用生物有机肥后防病增产效果减弱。熏蒸后土壤区系自身呈恢复趋势,施用含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和木霉4742两种功能菌的生物有机肥可抑制尖孢镰刀菌的恢复,同时激活土壤其它菌群的恢复;后期继续追施微生物菌剂进一步巩固此效果。因此可以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调控熏蒸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过程,从而构建抑病型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