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之前的话语分析不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重点是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语言的形式和产生这种形式的原因,话语的意义和产生这种意义的原因。它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示意识形态和语篇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是如何影响二者的。Chilton率先在2004年提出“使趋近化”这一动词,Cap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趋近化理论。从一般的实际意义来说,趋近化理论是一种话语策略,其作用在于通过拉近物理和时间距离相距遥远的事件和物体(包括遥远的对立意识形态),在说话人和听众对二者的接近创造消极态度,即一种危机感。趋近化理论作为新兴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被认为是批评话语分析的全新形式,其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均十分可观。鉴于这种理论范式的创新性与前沿性,本文以定性方法为主,定量方法为辅,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第一次国情咨文为例,借助趋近化理论来研究美国公众话语在趋近化建构过程中的语用策略及其产生的效果。 研究发现:第一,特朗普在在反恐、抵制非法移民和抵制奥巴马医保方面使用了空间趋近化策略;第二,特朗普在呼吁重新将本国利益放在第一位方面使用了时间趋近化策略;第三,特朗普在呼吁全美团结一致对抗民族分裂主义方面使用了价值趋近化策略。通过使用这些语用策略,特朗普成功地为自己下一步政策的实行做了民众舆论支持的铺垫,同时鼓舞全美为美国再次复兴奋斗,凸显了政治语言的工具性。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对政治演讲者使用的趋近化语用策略的语言形式进行总结和概括,探究了政治演讲中政治演讲者如何从语用结合的视角去控制听众的,为政治话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提供了一定参考,以及预测了美国意识形态右倾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