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丹江流域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功能评价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23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改善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矛盾、促进全国水资源合理分配和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重要的水源区,丹江流域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意义。加快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的研究、改善其生态环境十分重要。本文以陕西省境内的丹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InVEST模型作为主要方法,首先对模型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一系列校验和修正,以保证模型适用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丹江流域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这两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定量评估以及重要性分级。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InVEST模型对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估及空间表达是一种快速且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大量模拟和校验工作实现了关键参数的本地化确定,确保各输入图层及数据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提高模型结果的可靠性。利用流域实际观测资料对产水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发现,趋势分析基本一致,模型结果可靠。同时,经过本地化确定的参数可以为其他无资料地区的生态水文相关研究提供参考。(2)丹江流域在2000~2019年间,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总量为4.98亿m3,多年平均水源涵养能力为126.51mm。20年间,水源涵养量呈波动变化且有所减少,有着每年减少1.57mm的趋势,水源涵养量减少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丹凤县和商南县南部,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采取一定措施防范由此可能引发的一系列负面影响。(3)丹江流域水源涵养的空间格局整体上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加,与降雨量和产水量的的整体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但在局部地区又因为土壤质地、植被类型以及地形地貌等因子的综合影响而表现出较显著的差异性。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涵养水源的能力表现为:草地>林地>耕地>城乡建设及居民用地>未利用土地>水体。流域内不同土壤类型的水源涵养量表现为:黄棕壤>石灰土>褐土>紫色土>棕壤>粗骨土>新积土>水稻土>潮土>黄褐土。(4)丹江流域在2014年共发生土壤实际侵蚀量0.37×108t,且流域内以中度侵蚀和强度侵蚀为主,整体发生土壤实际侵蚀情况较为严重,高强度的土壤侵蚀主要存在于高海拔、高坡度地区。研究区土壤保持总量为4.50×108t,能力总体不高。研究区的土壤保持功能跟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及地表植被有关,其中林地和草地对于流域的土壤保持有着极大地贡献,土壤保持总量分别为1.72×108t和1.67×108t。(5)从丹江流域内水源涵养功能和土壤保持功能的区域划分结果来看,流域南部地区特别是丹凤县和商南县的南部地区,既是水源涵养功能的极重要等级区,又是土壤保持功能的极重要等级区,尤其需要足够的重视。必须根据流域内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空间格局,因地制宜的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从而提高流域水土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效率。
其他文献
作为研究历史较短的毒害草,黄花棘豆蔓延程度的严重性以及特有的毒性物质已经为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和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影响和损失。另一方面,因为拥有良好的牧草特征以及抗肿瘤活性的药用价值,黄花棘豆有着巨大的研究前景。目前有关黄花棘豆的研究主要在中毒机理、内生真菌关系、化感作用等方面。在前期本课题组发现,在逆境胁迫环境下黄花棘豆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而从黄花棘豆种子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可以促进模式植物拟南芥根部生
水分是植物存活、生长和分布过程中的必要资源,植物对不同水分可利用性的长期适应会形成不同的水分调节策略,并表现在相应的功能性状上。植物群落对于不同水分条件环境的响应机制,即群落构建的水力学成因,可能是群落生态学中多样性研究的有效角度,反映了环境变化下植物不同于经济性状的响应层面。本研究以水分可利用性有较大差异的黄土高原和秦岭辽东栎林中具有替代分布的木本近缘特有种、跨区域分布的近缘共有种及所有种为对象
美术课程是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的。"图像识读"也是对视觉形象的感知和理解,所以"图像识读能力"被列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首。本文从"看什么""为何看""何时看""如何看"等方面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影响学生图像识读的因素,探索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策略。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是典型的油料植物,因为其潜在的开发价值,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实现可持续的生物能源生产,降低种子毒性增加其作为潜在动物饲料等。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 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是一类存在于不同生物体中的重要蛋白,因其具有对核糖体RNA的N-糖苷酶活性,故能抑制真核细胞的蛋白合成,也因此被认为是生物体尤其是
混合倍性物种为研究多倍体进化的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柳兰(Chamerion angustifolium)是柳叶菜科(Onagraceae)柳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它分布广泛,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它有二倍体、同源四倍体和同源六倍体(2n=36,72,108)3种细胞型。因此,本研究以柳兰为例,旨在探究影响混合倍性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共采集柳兰40个自然
土壤侵蚀已成为破坏土壤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严重威胁区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巴基斯坦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关于巴基斯坦全境土壤侵蚀评价的研究却未曾见到,针对巴基斯坦高土壤侵蚀区的治理缺少依据,因而开展巴基斯坦地区的土壤侵蚀研究对于土壤侵蚀防治和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巴基斯坦为典型研究区,基于土壤侵蚀抽样调查解译数据和土壤侵蚀因子数据和CSLE模型,分别用地图代数
土地利用数据在全球地表变化的相关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如用于土壤侵蚀等地表过程模拟。遥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利用数据不断优化,可供选择的土地利用数据源日益增加,同时土地利用数据精度问题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尤其在土壤侵蚀领域,有关土地利用数据精度及其对侵蚀模拟影响的研究亟待开展。FROM-GLC30 2017数据是目前全球应用较广、分辨率较高的土地利用数据,本文针对该数据
近年来,伴随国家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并逐渐在各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宣传和应用,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其中,互联网络在教育行业的深入运用,更是促进了国家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对增加国家整体教育品质与水平产生深远积极影响。历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其发展必然会受互联网社会环境影响,因此,教育者执行历史教学活动时,应着重关注互联网在整个人才培养环
期刊
绿肥作为有机肥源,可望在减施增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绿肥翻压入土后的残余腐解及其养分释放过程是决定绿肥成效的关键环节,需要针对特定的作物系统加以深入探讨。本文采用田间原位埋袋法研究了三叶草(Trifolium alexandrinum L)、野豌豆(Vicia sepium L)、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燕麦(Avena sativa L)四种绿肥分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其独特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极具代表性。然而在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高寒草甸退化严重,各种毒杂草扩散蔓延,给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造成极大影响。瑞香狼毒已成为青藏高原危害最严重的毒草之一,也是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的指示物种。大多植物遥感识别方法仅依靠光谱差异进行判断分类,忽略了自然状态下植物群落随环境改变产生的连续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