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腐解及其对旱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碳氮组分的影响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肥作为有机肥源,可望在减施增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绿肥翻压入土后的残余腐解及其养分释放过程是决定绿肥成效的关键环节,需要针对特定的作物系统加以深入探讨。本文采用田间原位埋袋法研究了三叶草(Trifolium alexandrinum L)、野豌豆(Vicia sepium L)、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燕麦(Avena sativa L)四种绿肥分别在裸地和玉米种植系统中的残余腐解动态,系统观测了残余养分释放及其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氮组分的影响,旨在为旱作农田绿肥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不同处理的绿肥累积腐解率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出先快速增加、中低速增加、缓慢增加逐渐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绿肥腐解和养分释放主要集中在腐解的前6周内,累积腐解率均达到50%以上,碳释放率达到55-74.5%,氮释放率达到57-76%;绿肥腐解第130天后,各处理的累积腐解率均达到60%以上。添加三叶草、野豌豆、黑麦草、燕麦处理的绿肥累积腐解率在玉米种植系统中高于裸地系统,分别是裸地系统中的1.07、1.04、1.01和1.04倍。(2)各绿肥处理全球增温潜势(GWP)均为正值,表明供试农田系统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与裸地系统相比,玉米种植系统日均CO2排放通量显著提高16.27%、日均N2O提高9.72%、日均CH4降低54.05%。综合两个系统而言,与不添加绿肥残余对照相比,添加燕麦、黑麦草、野豌豆、三叶草残余处理的日均CO2排放通量分别提高了17.91%、22.36%、28.01%、31.25%,日均N2O排放通量分别提高了18.10%、32.76%、41.38%、56.9%、日均CH4排放通量分别下降了84.17%、69.39%、51.02%、30.61%。(3)土壤有机碳在绿肥腐解后呈上升趋势,裸地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绿肥腐解两周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玉米种植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灌浆期和收获期分别有所回升。试验结束较试验开始时土壤微生物量碳、潜在矿化碳增加,有机碳恢复至初始水平。与玉米种植系统相比,裸地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潜在矿化碳分别提高了8.2%和9.78%。综合两个系统而言,与不添加绿肥残余对照相比,添加绿肥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和潜在矿化碳分别提高了2.79-11.89%和6.21-19.61%。(4)裸地系统土壤全氮、铵态氮动态与有机碳变化基本类似。玉米种植系统中,各处理的硝态氮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然后缓慢回升的变化趋势。各处理的土壤全氮、铵态氮含量在苗期上升,随后下降,灌浆期、收获期回升;综合两个系统而言,与不添加绿肥残余对照相比,添加绿肥残余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了2.02-22.85%,土壤潜在矿化氮增加了2.65-11.15 mg kg-1。综上,绿肥作为有机物料在腐解过程中会释放养分,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但增加的碳氮输入也会刺激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实践中需要针对具体区域寻求农田肥力提升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平衡。
其他文献
土壤养分作为土壤的重要属性之一,其含量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进行精准施肥、获取高品质农产品的先决条件。基于实测土壤养分含量,借助空间预测方法实现土壤养分的数字精确制图,进而掌握其空间分布及时空变化特征为实现土壤养分科学管理、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同时,探讨土壤养分与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是田间种植、科学种田的前提。因此,构建合适的预测模型进行土壤养分空间制图,分析其
森林土壤碳库作为全球最大的土壤碳库,其含量约占全球土壤碳库含量的40%。因此,森林土壤碳库的微小的变化都会对大气中的CO2浓度和全球碳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变暖的日益加剧,不同海拔的森林土壤碳库对变暖的响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受到如微生物量、胞外酶、土壤团聚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太白山作为秦岭的主峰,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其自然地理条件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固碳功能潜力巨
作为研究历史较短的毒害草,黄花棘豆蔓延程度的严重性以及特有的毒性物质已经为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和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影响和损失。另一方面,因为拥有良好的牧草特征以及抗肿瘤活性的药用价值,黄花棘豆有着巨大的研究前景。目前有关黄花棘豆的研究主要在中毒机理、内生真菌关系、化感作用等方面。在前期本课题组发现,在逆境胁迫环境下黄花棘豆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而从黄花棘豆种子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可以促进模式植物拟南芥根部生
水分是植物存活、生长和分布过程中的必要资源,植物对不同水分可利用性的长期适应会形成不同的水分调节策略,并表现在相应的功能性状上。植物群落对于不同水分条件环境的响应机制,即群落构建的水力学成因,可能是群落生态学中多样性研究的有效角度,反映了环境变化下植物不同于经济性状的响应层面。本研究以水分可利用性有较大差异的黄土高原和秦岭辽东栎林中具有替代分布的木本近缘特有种、跨区域分布的近缘共有种及所有种为对象
美术课程是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的。"图像识读"也是对视觉形象的感知和理解,所以"图像识读能力"被列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首。本文从"看什么""为何看""何时看""如何看"等方面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影响学生图像识读的因素,探索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策略。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是典型的油料植物,因为其潜在的开发价值,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实现可持续的生物能源生产,降低种子毒性增加其作为潜在动物饲料等。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 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是一类存在于不同生物体中的重要蛋白,因其具有对核糖体RNA的N-糖苷酶活性,故能抑制真核细胞的蛋白合成,也因此被认为是生物体尤其是
混合倍性物种为研究多倍体进化的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柳兰(Chamerion angustifolium)是柳叶菜科(Onagraceae)柳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它分布广泛,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它有二倍体、同源四倍体和同源六倍体(2n=36,72,108)3种细胞型。因此,本研究以柳兰为例,旨在探究影响混合倍性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共采集柳兰40个自然
土壤侵蚀已成为破坏土壤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严重威胁区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巴基斯坦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关于巴基斯坦全境土壤侵蚀评价的研究却未曾见到,针对巴基斯坦高土壤侵蚀区的治理缺少依据,因而开展巴基斯坦地区的土壤侵蚀研究对于土壤侵蚀防治和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巴基斯坦为典型研究区,基于土壤侵蚀抽样调查解译数据和土壤侵蚀因子数据和CSLE模型,分别用地图代数
土地利用数据在全球地表变化的相关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如用于土壤侵蚀等地表过程模拟。遥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利用数据不断优化,可供选择的土地利用数据源日益增加,同时土地利用数据精度问题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尤其在土壤侵蚀领域,有关土地利用数据精度及其对侵蚀模拟影响的研究亟待开展。FROM-GLC30 2017数据是目前全球应用较广、分辨率较高的土地利用数据,本文针对该数据
近年来,伴随国家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并逐渐在各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宣传和应用,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其中,互联网络在教育行业的深入运用,更是促进了国家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对增加国家整体教育品质与水平产生深远积极影响。历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其发展必然会受互联网社会环境影响,因此,教育者执行历史教学活动时,应着重关注互联网在整个人才培养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