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不合理开发、工农业用水的急剧增加,导致相继发生了罗布泊干涸、艾比湖水域萎缩等重大环境演变事件。而本文的研究区博斯腾湖流域包含了我国曾经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博斯腾湖,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工农业污染使得其变成微咸水湖,引起了相应部门的重视。为避免重蹈罗布泊覆辙,研究该区域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径流月变化的影响机制,对合理使用水资源,保证人民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别构造月平均气温及月降水总量的空间分布模型,然后对位于博斯腾湖流域上游的开都河流域进行了面雨量及平均气温的计算,并对多年平均夏半年径流月际变化、逐年月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利用RegCM3模式对博湖流域气候进行了模拟,表明本文所选择的参数化方案、模拟区域等模式设置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流域月平均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流域夏半年平均气温、降水总量的年变化趋势,但是模式对于月降水的模拟能力相对较差。2.构建的气温分布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R2值达到0.9(n=450),流域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呈现出由西北到东南递增的趋势,气温最高值位于流域盆地中心区域,气温低值位于流域高海拔山区;同时山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月变化趋势,尤其是在7月,气温升温较大,某些地区气温达到10-20℃;盆地区域的气温变化不是很明显,尤其是盆地中心区域气温基本维持在20-28℃。3.基于FNL数据,利用天气学降水理论方程构建的降水量宏观场的空间分布与台站内插的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一致,说明利用该方法进行降水量宏观场的计算是可行的;流域月降水量与海拔有着较号的相关关系,R2值均达到0.95以上(n=9),以海拔高度作为引起降水增量的主要地形因子是有效的。4.本文构建的降水模型在山区与盆地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7.94mm和1.63mm,模拟的误差较小;流域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由西北到东南递减,山区与盆地的降水量差异十分明显,山区7月降水可达100mm以上,而盆地降水基本维持在30mm以内。5.计算得到的径流量能够模拟出同期实测径流的变化,通过分析得到面雨量、平均气温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25、0.952,气温变化导致的高山融雪是造成流域夏半年径流分配的主要因素。6.对开都河流域2000年—2009年各年的月径流变化趋势进行分类,可以分为3类:在第一类型中,各年没有统一的主导因子,但是在第一类型中均有一个共性:即主导因子与径流均有着相对较好的相关性;第二类型的形成降水是主导因子;第三类型的形成气温是主导因子。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及气温的空间分布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并对流域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及科学使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