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Ti3SiC2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i3SiC2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具有高的耐氧化性和低的摩擦系数,有可能在电刷和电极材料中取代石墨,成为Cu基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粒子。研究表明,高温下Ti3SiC2将与Cu发生剧烈反应。虽然Cu-Ti3SiC2复合材料相对于传统的电接触材料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但Ti3SiC2的分解将会导致其自润滑特性的消失,而自润滑特性在电气滑动接触材料中至关重要,所以研究Ti3SiC2在Cu中的稳定性极为关键。本文利用无压烧结技术,以Ti:Si:C=3:1.11:2的原始摩尔配比来烧结,可获得高纯的Ti3SiC2块体。另外采用放电等离子技术对Ti3SiC2粉体在1300℃下烧结成型,可制备出高致密的Ti3SiC2块体。Cu/Ti3SiC2扩散偶实验结果表明:当在800℃保温不同时间时,除热处理30天扩散偶的界面处有少量原素扩散外,其他较短热处理时间下Cu和Ti3SiC2之间是稳定的;当在900℃保温不同时间时,Cu/Ti3SiC2扩散偶界面已经能够产生稳定的冶金结合,在界面处有Cu-Si相或Cu(Si)固溶体产生;当在1000℃保温不同时间时,Cu/Ti3SiC2扩散偶界面产生大量的TiC相、Cu-Si相或Cu(Si)固溶体。选用不同烧结方法制备Cu-Ti3SiC2复合材料,结果表明:Cu-Ti3SiC2复合材料采用放电等离子在750℃以上烧结或者采用热压在800℃以上烧结或者采用无压在900℃以上烧结时,Cu和Ti3SiC2均会发生反应。热压烧结Cu-Ti3SiC2复合材料,其组织相对于放电等离子烧结和无压烧结来说更加均匀,团聚较少,力学性能也更好。通过温压粉末成形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出Cu-Ti3SiC2复合材料,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回顾了涉及Cu-Ti3SiC2复合材料的文章,将他们的数据与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如果要求纯的Cu-Ti3SiC2复合材料,若用放电等离子或热压技术,烧结温度和该复合材料的工作温度不允许高于750℃;如果不考虑润滑因素,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Cu和Ti3SiC2之间的反应是可以接受的。
其他文献
自《名人传》进入中国以来,对其进行解读的研究多得数不胜数,本文以《名人传》为例,试图从中学教学之价值追寻及其价值启示这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尽可能地对现行人教版"名著导
<正>该课获2008年山东省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一、导入新课师:今天和济宁的同学在一起学习,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济宁是一方人杰地灵的宝地,孕育了两位举世闻名的圣人——孔子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因其结构与胰岛素类似而得名。IGF1能有效促进骨骼肌生长同时增强再生肌肉的收缩力,而且能够激活RNA聚合酶等活性,促进非
<正>做了数十年语文杂志编辑,天天阅读、审看、校对中学语文老师的文稿,困惑和烦恼越来越多,喜悦和激动越来越少;来稿越来越多,但可用的越来越少;相类的模仿、借鉴的越来越多
电力市场建设对于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得企业如何适应电力市场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荣信公司产品涵盖较广,全线产品可满足从发电、输配电到终端负载
目的:探讨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患者ZAP-70、CD38的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40例B-CLL病人骨髓或外周血ZAP-70、CD38的表达水平,并从分子
伴随着网络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量出现在人们面前,许多信息处理技术也陆续出现,作为其中的基础项目之一,信息抽取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技术。本文所做研究
国防知识产权具有显著的资本属性特征,是激励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解决当前国防知识产权资本化不畅的问题,不能仅依靠政府推动、政策引导
合理设计医保支付方式,不仅关系到医保资金管理、医疗质量和广大民众的健康,还会影响整个国民的经济的再分配和发展速度,是保证医保和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办出特色一直是关注的热点,其中包括中职与高职的相互衔接。为了对现阶段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与改进思路进行探讨,我们在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