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演变的建构主义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区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想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就必须积极参与到地区一体化的建设中来,共同推动东亚地区的发展。从目前来看,在东亚地区一体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东盟,而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东亚的一体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冷战和冷战结束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内双方关系的发展程度是很不相同的。在东盟成立初期,由于受到美苏对峙两极格局的影响,双方都把对方建构成“敌人”的身份,彼此在这样的身份认知下,是很难发展双方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在冷战后期,随着中国对外政策中意识形态因素的减弱,中国调整了自己的身份定位,双方在战略上共同反对地区霸权主义,这为彼此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这时候的交往仍然很有限。总的来说,在冷战期间,由于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彼此之间的身份建构,对双方的交往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冷战结束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瓦解,冷战所造成的两个阵营之间的敌对文化也随之瓦解,意识形态因素在国家之间的影响有所下降,这就为国家之间调整关系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把自己定位于制度内、负责任的地区大国,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本地区的发展,同时中国通过社会学习,也接受了东盟内部的相关规范,这些规范不仅具有约束作用,同时对中国新身份的建构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样中国和东盟在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不干涉别国内政、合作推进地区一体化方面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共有观念,在这些共有观念的影响下,双方都把对方看成是一个“友好合作伙伴”,通过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一体化。随着中国和东盟“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双方在经济、政治、安全、社会等各个领域展开了卓有成效地合作,从而开辟了双方关系发展的新纪元。
其他文献
纳豆是大豆经纳豆芽孢杆菌发酵的日本传统食品,具有溶血栓、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性、防止骨质疏松、促凝血等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纳豆激酶研究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
国有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具有深刻的内涵,在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增长时期,需要对国有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认真研究。在国有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程度尚待提高的背景下,中央及时提出建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想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愿望日益强烈,对旅游的需求也由走马观花式变成了如今的体验式。影视旅游便是
人的嗓音器官和世界上其他乐器一样,具有发音所需要的声学系统,可以视为一件人声乐器,因此我们可以用音乐声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以民族唱法的音色问题为研究对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承担着创新的使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具备科学精神的基石。但由于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束缚,现行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比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迅速发展,大中型水电站项目与日俱增,现代地下厂房的发展趋势使得隧洞和地下结构的跨径和断面不断扩大,因此对施工技术的快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
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结合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初步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中医基本证候的分布情况,探讨疾病的病因病机,以进一步指导临床。研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我国政府、各大高校和千家万户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利因素的影响、某些社会的歧视现象的影响、
先秦各个时期的音乐教育形态并不是孤立存在、一成不变的。氏族社会的音乐行为,为后来的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夏商时期的礼乐活动为西周礼乐教育制度的繁荣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