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旋转周期解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sl1987310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世纪末,H.Poincare在他关于三体问题的研究中提出周期解的概念并建立了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以来,周期解的相关理论一直是定性理论研究中的核心课题之一.在周期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概周期、几乎自守等概念很好的描述了各类在时间上近似周期的自然现象,但并非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用单纯的周期性来描述.事实上,有一些系统的模型不仅仅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还在某些方面具有对称性.Y.Li等人在对这类系统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周期性模型,并将其命名为仿射周期性,将具有仿射周期性的系统称为仿射周期系统[41,54,55,61].本篇博士论文便以一类特殊的仿射周期系统一旋转周期系统为对象,讨论了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旋转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在第二章中,我们讨论了连续时间上的一个(Q,T)-旋转周期系统x’=f(t,x), (0.0.1)以及(0.0.1)的辅助系统x’=λf(t,x), (0.0.2)其中f(t,x):R1×Rn→Rn是一个连续函数并保证方程的解对于初值具有唯一性,Q∈O(n),λ∈[0,1]在2.2节中,我们给出了一个系统(0.0.1)的旋转周期解的存在性定理,其具体内容如下:定理0.0.1设D为Rn中的一个有界开集.针对方程(0.0.2),我们做如下假设:(H1):对于任意的λ∈(0,1],方程(0.0.2)的每一个可能的旋转周期解x(t)都满足x(t)(?)aD (?)t;(H2):当Ker(I-Q)≠{0}时,Briouwer度deg(g,D∩Ker(I-Q),0)≠0,其中P:Rn→Ker(I-Q)是一个正投影.如果对于方程(0.0.2),(H1)和(H2)始终成立,则方程(0.0.1)至少有一个(Q,T)-旋转周期解x*(t),且对于任意的t∈R1,都有x*(t)∈D.利用拓扑度理论,我们在2.2节对定理0201进行了证明.这个定理提供了一种在理论上研究旋转周期解的存在性的拓扑方法.为了能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直接的判断旋转周期解的存在性,我们在2.3节中利用定理0.0.1证明了两个基于Lyapunov函数方法的结果,其具体内容如下:推论0.0.2对于方程(0.0.1),假设存在一族C1函数Vi(x),i=0,1,…,m以及一个正常数σ,使得如下所述的假设(H3)、(H4)和(H5)始终成立.(H3):对于足够大的Mi,我们有|<▽Vi(x),f(t,x)>|≥σ>0 (?)|x|≥Mi,i=0,1,…,m,t∈R1.并且当Ker(-Q)≠{0}时,对于任意的x∈Ker(I-Q)且|x|≥Mi,i= 0,1,…,m,都有|<▽Vi(x),Pf(t,x)>|≥σ>0 (?)t∈R1,其中P:Rn→Ker(I一Q)是一个正投影;(H4):当|X|→∞时,(H5):当Ker(I一Q)≠{0}时,Brouwer度deg(▽V0,BM0∩Ker(I-Q),0)≠0,其中Bρ={p∈Rn:|p|<ρ}.则方程(0.0.1)至少有一个(Q,T)-旋转周期解x*(t).定理0.0.3对于方程(0.0.1),假设存在一个C1的函数V,V:D→R1,使得如下所述的假设(H6)、(H7)和(H8)始终成立:(H6):D是一个有界开集;(H7):存在一个正常数σ,使得对于任意的(t,x)∈R1×(?)D都有|(▽V(x),f(t,x)>|≥σ.并且当Ker(I-Q)≠{0}时,对于任意的(t,x)∈R1×(?)(D∩Ker(I-Q)), |(▽V(x),Pf(t,x))|I≥σ,其中P:Rn→Ker(I-Q)是一个正投影;(H8):当Ker(I-Q)≠{0}时,Brouwer度deg(▽V,D∩Ker(I-Q),0)≠0.则方程(0.0.1)至少有一个(Q,T)-旋转周期解x*(t),且对于任意的t∈R1,都有x*(t)∈D.上面两个结果中,推论0.0.2最早是由H.Wang等人用其他方法证明的[55],因此在本文中仅将其作为定理0.0.1的一个应用实例,在2.3节中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明并以推论的形式给出.而定理0.0.3则是全新的.这两个结果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给出了利用Lyapunov函数判断旋转周期解存在性的判别条件,我们在这一节中还给出了推论0.0.2的一个应用实例.在2.4节中,我们证明了一个旋转周期系统上的不变域原理.尽管这一原理在周期解的研究中非常受关注,但之前并没有概周期解或者拟周期解方面的平行结果.旋转周期解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作是拟周期的,因此我们的定理拓宽了不变域原理的应用范围.这一定理的具体内容如下:定理0.0.4设D为Rn中的一个有界的单连通开集,D的边界(?)D分段光滑.对于方程(0.0.1),记函数f的壳为H(f).假设如下所述的假设(H9)和(H10)始终成立:(H9):对于任意的(t,p)∈R1×(?)D以及h∈H(f),h(t,p)都指向D的内部;(H10):令其中P:Rn→Ker(I-Q)是一个正投影.对于所有的a∈OD,都有g(a)≠0.则方程(0.0.1)至少有一个(Q,T)-旋转周期解x*(t),且对于任意的t∈R1,都有x*(t)∈D.自然界中的现象并不一定都能用连续的系统进行刻画,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系统在某些时刻发生跳跃或是间断的情况.因此在第三章中,我们利用时标理论,讨论了时标上的一个(Q,T)-旋转周期系统x△=(t,x), (0.0.3)及其辅助系统x△=λf(t,x), (0.0.4)其中f(t,x):T×Rn→Rn是一个rd-连续函数并保证方程的解对于初值具有唯一性,T是一个时标,Q∈O(n),入∈[0,1].在3.2节中,我们给出一个系统(0.0.3)的旋转周期解的存在性定理,其具体内容如下:定理0.0.5设D为Rn中的一个有界开集.针对方程(0.0.4),我们做如下假设:(H11):对于任意的入∈(0,1],方程(0.0.4)的每一个可能的旋转周期解x(t)都满足当x(t)∈D时x(t)(?)(?)D (?)t∈[0,T]T;(H12):当Ker(I-Q)≠{0}.时,Brouwer度deg(g,D∩Ker(I-Q),0)≠0,其中P:Rn→Ker(I-Q)是一个正投影.如果对于方程(0.0.4),(H11)和(H12)始终成立,则方程(0.0.3)至少有一个(Q,T)-旋转周期解x*(t)且对于任意的t∈[0,T]T,都有x*(t)∈D.作为定理0.0.5的一个应用,我们在3.3节中证明了下面的推论并在该节的最后提供了两个此推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推论0.0.6对于方程(0.0.3),假设存在一个正常数M,使得对任意的|x(t)|≥M,t∈T,都有并且当Ker(I-Q)≠{0)时,对所有的x∈Ker(I-Q),|x(t)|≥M,t∈T,有|<x,Pf(t,x)>|≥δ>0,其中P:Rn→Ker(I-Q)是一个正投影.则方程(0.0.3)至少有一个(Q,T)-旋转周期解x*(t).
其他文献
物质的化学组分作为影响其物性的一个重要变量,为寻找新型功能材料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维度,而确定不同组分物质的微观结构是开展新型材料设计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另外,目前的结构预测方法往往只能给出热力学上稳定的静态结构(基态和亚稳结构),无法为实验提供合成路径信息,因此发展可全面反映相变过程的反应路径全局搜索方法,是实现新型功能材料设计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针对以上两个关键的科学问题,我们进行了系统的研
在常压条件下,元素具有常规价态,在元素周期表中规则排列,化合物的形成遵循特定的化学成键规则(如八偶规则等)。在高压极端条件下,元素出现了异于周期表的新化学价态,常压化学成键规则被打破,形成了常压条件下无法形成的反常化学计量比化合物,它们往往具有奇特的结构和功能性质。因此,反常化学计量比化合物已经成为发现新材料的重要源泉,是材料、物理和化学领域关注的焦点。本论文采用课题组自主发展的卡里普索(CALY
Clifford代数是由英国数学家W.K.Clifford(1845-1879)引入的一类结合代数,其目的是为了把四元数推广到任意有限维的情形.由于Clifford代数具有通用性的特点以及它有直观的几何解释,使得其在物理、黑洞、宇宙论、量子轨道、量子场理论、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有广泛应用Clifford代数的研究以Cartan与Atiyah,Bott和Shapiro给出了实Clifford代数
算子理论是泛函分析的重要分支,受到广泛关注.自Weyl证明自伴算子满足Weyl定理以来,围绕Weyl定理的研究产生许多重要工作.一方面,满足Weyl定理的算子类不断扩大,这将正规算子的概念不断推广,通过算子不等式的形式定义出各种亚正规算子;另一方面,Weyl定理本身的形式也不断推广,激发人们研究Weyl型定理.关于Weyl型定理的研究,人们首先探索Weyl型定理成立的充分或必要条件,这与局部谱理论
微分方程的扰动理论被科学家们所重点关注始于十八世纪.人们利用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来研究行星与太阳所构成两体问题时,发现所得到的的结果与实际观测的情况并不是很吻合,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人们猜想这可能是由于行星的运动除了受太阳影响以外还受卫星和其它大行星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想法导致了扰动两体问题的诞生.自从Laplace[40]和Lagrange[39]建立了平均原理开始,其一直都是研究周期扰动系统的有力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牛顿流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着重对内能进行更加精细的数学分析。在基态下,物质的内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再由温度单一决定(我们定义φ1=(?),φ2=(?),其中ρ,θ分别代表密度和温度,φ代表内能)。本文我们讨论了基态下两类非牛顿流的初边值问题。首先,我们讨论基态下的剪切变稠流具有下列初边值条件其中ΩT=I×(0,T),I=(0,1),ρ0≥0,u0,θ0,p,g
本论文工作分两部分完成。一是基于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研究密频振动系统及接近亏损振动系统快速重分析问题。结构振动分析及应用范围涉及模态识别、振动测试、优化设计等众多领域。在对大型、复杂工程实际结构进行振动分析时,往往会反复修改结构的设计参数,这将导致惊人的计算量,甚至是难以实现的。为解决此问题,可寻求有效的结构重分析理论及方法。探索具有自适应功能的重分析技术,
本文主要基于不同类型的理赔计数过程,构造了三类具有不同相依类型的二维风险模型,研究了其相应的破产问题.首先,我们考虑了理赔计数过程服从二维整值时间序列,如二维整值一阶滑动平均(BINMA(1))和二维整值一阶自回归(BINAR(1))过程,研究了其基本性质;同时,基于实际情形,我们给出了其推广的模型:三维INMA(1)和三维INAR(1)风险模型.基于这种风险模型,针对三类破产概率,我们给出了相应
高压能够缩短材料内部的原子间距,诱发原子间的电荷转移,改变原子的化学价态,进而降低化学反应势垒,诱导非常规的化学反应。因此,高压化学反应是合成和发现新材料的重要手段,是材料,物理,和化学领域的长期研究焦点。本论文采用CALYPSO材料结构预测方法,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探索单质锂和硼,惰性气体氙(Xe)和典型氟和氮(F2和N2)分子固体在高压下的化学反应,得到了如下创新性结果:1.硼元素处于周期
在对各类自然现象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大千世界中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其状态或行为在某些时间和某种环境下会发生突然的改变或明显的变化,而通常的微分方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很难精确描述这种突变的规律,因此人们开始寻找能够更准确的描述这种突变现象的数学模型.脉冲微分方程的相关理论就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脉冲微分方程的系统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V. D. Mil’man和A. D. M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