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资源对我国北方区域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大武水源地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主要用水水源地,对淄博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由于区内分布众多化工企业,致使形成多个污染区,随经济进一步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污染的相关研究也亟待开展。本文在区内典型污染质研究基础上,通过GMS进行了水流水质系统数值模拟,对典型污染质的地下运移特征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成果如下:(1)确定典型污染质及典型污染区。基于水源地水质数据,以污染分类指标评价法确定了典型无机污染质指标有氯化物、氨氮和硫酸盐等,典型有机污染质有石油类、苯以及三氯乙烯等。以氯化物、氨氮作为无机典型污染物,石油类、苯作为有机典型污染物,利用地统计学溯源确定了典型污染区为堠皋。(2)基于钻孔资料,利用GMS建立了大武水源地含水层水流及溶质计算模型。实体模型揭示岩性自上而下为第四系砂质黏土、局部白垩系闪长岩、局部石炭系页岩和奥陶系的灰岩等。由实体模型转换为地下水水流数值模型,经模型校核验证及污染源强概化,由MT3DMS模块建立了典型污染质运移数值模拟模型。(3)正常渗流情形下四种典型污染质迁移以椭圆伞状由堠皋向西夏方向迁移,最远影响到西夏庄:污染质受水动力作用差异由非连续点状向连续面状不均匀迁移。水平迁移上以Ⅲ类水标准限的有机污染质污染影响范围比无机污染质影响范围广。垂向迁移上,石油类、苯等有机物难溶于水易以分子团随地下水运移,易被土壤吸附形成超Ⅲ类水标准限的高污染区,有机污染质污染更为严重。(4)设置仅抽水井、仅防渗墙以及二者共同作用等防污措施进行污染质运移计算。结果表明,三种防污措施均缩减了污染质在地下水运移中的影响范围和扩散距离,最远迁移距离和超Ⅲ类水污染范围上均以抽水井和防渗墙共同作用的控制效果最好;在正常渗流情形超Ⅲ类水污染范围的缩减程度上,三种防污措施对无机物阻滞效果比对有机物要好。“抽+防”的阻滞效果不是仅抽水井作用和仅防渗墙作用效果的叠加,防污措施对污染物阻滞作用是非线性的。